「翻譯」大商機?德初創挑戰Google Translate
無論是工作抑或旅遊,「翻譯」都是一種重要溝通工具。雖然市面上都有不少「翻譯神器」,但有兩位德國年輕人就看準了這個翻譯市場大商機,研發出以AI為基礎的翻譯軟體 DeepL Translator,更成為足與Google Translate分庭抗禮的初創。

DeepL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Jaroslaw Kutylowski
公司共同創辦人Gereon Frahling出身於Google,他一直覺得傳統「翻譯器」的進步非常緩慢,所以他一直以升翻譯的準確性和流暢度為目標,他遂在2008 年創辦了一間網絡辭典公司Linguee,透過「網絡蜘蛛」程式,讓系統不斷得到訓練,翻譯的結果愈變更精準。到了2016 年,公司一名員工Jaroslaw Kutylowski認為,透過採用最新的「神經網絡」技術有助翻譯更加準確,於是就帶領工程人員開發一套新的翻譯軟體DeepL Translator。DeepL Translator在2017年推出了線上翻譯服務,由於 Gereon 認為 DeepL Translator是更有潛力的產品,於是就將公司名稱從 Linguee改成DeepL。到了2019年,Gereon就退出DeepL,並由Jaroslaw Kutylowski擔任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一職。
「神經網絡」提升翻譯品質與速度
與傳統的翻譯系統相比,DeepL Translator 的「神經機器翻譯技術」可以自動地學習語言特徵和規則,毋須人手編寫規則和模型,大大提高了「進化」的速度。另外,它可以自動地根據用戶回饋來調整翻譯模型的參數,降低了翻譯系統的維護成本。目前,該程式支援 31 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其中包括了歐洲主要語言和亞洲主要語言,結果是可以得到更多的用戶,保持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為滿足用戶需要,Deep更推出了包括DeepL Pro和DeepL API等專業翻譯工具。當中DeepL Pro是一個收費版本,既沒有字數翻譯限制,更可讓用戶保留已翻譯的資料,讓用戶未來要使用同樣的翻譯時能夠直接取用。同時,它更容許用戶制定自己的單詞和詞匯表,以便在翻譯過程中可以針對特定字詞做特殊處理。這對於那些常在翻譯中使用「專業用語」的用戶可以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增加翻譯的可讀性。至於DeepL API則是讓企業和開發者可以將程式的翻譯功能整合到自己的應用程序中的 API 接口,讓企業用戶輕易在產品或服務中提供翻譯功能。
訂閱模式製造收入估值達10億歐元
DeepL 目前主要的獲利模式是訂閱制度,就是向使用 DeepL Pro和DeepL API 的用戶收費。目前DeepL Pro除了「專業版」之外,還有「企業版」讓大企業或團隊可以選用。除訂閱制度外,DeepL更通過與不同企業合作來獲得收入,當中他們就與微軟合作,為 Windows 10 操作系統提供翻譯服務,與 Gmail、Slack等公司合作,為其提供翻譯套件。

作為一間初創,資金就是發展的關鍵。早在 2018 年,DeepL就獲得矽谷著名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 Capital的投資,而到了2023年1月,DeepL更宣布完成了一輪大型募資計畫成功融資約1億歐元,目前該公司估值已達10億歐元(折合約港幣86.6億元)。
ChatGPT出現成公司最嚴峻挑戰
儘管DeepL一直都因為更準確的翻譯而聞名,但是自從ChatGPT問世以來,其地位已受到嚴重挑戰。首先,ChatGPT不但有解釋來源、字面上的意思,更準確的講解了這句諺語的含義和提供了英文的翻譯。所以,功能上比DeepL更全面。而這就是因為ChatGPT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和大量的訓練數據讓它可以提升翻譯的準確性和流暢度。
此外,DeepL目前僅支援31種語言,而ChatGPT卻支援逾40種語言。相比下,ChatGPT 在全球市場上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再者,ChatGPT目前是以開源框架的形式(免費)提供給開發者使用的,這讓有字數限制的DeepL Translator面對很大的挑戰。

為了確保目前領先的位置,DeepL 會將募集到的資金大量投放在研發上,改善目前產品與推出新的相關產品。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DeepL已發佈了一個名為DeepL Write的人工智能寫作工具。據悉,此工具能改善英語和德語的書面寫作,因為它不但能解決語法問題,還能提供有關措辭、語氣、風格和單詞選擇的建議。而 DeepL 希望能夠藉著這個工具,讓它除了「翻譯」之外,能夠提供用戶更多的協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