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卓健:讓老有所愛 讓老有所居
法國哲學家Marie-Henri Beyle曾經講過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可惜在現實卻是「五十歲時你開始厭倦世界,但在六十歲時卻是世界厭倦了你」。長者問題一直困擾香港,根據2019年數據,香港有45萬長者(佔長者人口38.3%)獨居或與老伴同住,其餘才是住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兩代或三代同堂家庭,因此政府一直理想中的「居家安老」似乎並未實現,身為80後的黃卓健(Legg)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早年回流香港創辦社會企業,為有需要的長者尋找合適護老院舍。「記得05年見到一宗護老院的虐老個案,回想起自己在外國留學時,見到公公婆婆們都是很開心的排隊入住老人院的,反觀香港有8成長者住護理院3年內就會過身,我就知道應該要為香港一班老友記做點事情。」
長者家及劍苗醫療創辦人黃卓健(2010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Legg選擇創業的原因,是因當年爸爸一句說話。「我屋企本身是賣菜的,幼年時每晚凌晨兩三點便被父母弄醒,由大帽山搭車到元朗取貨;到我中學時,一天爸爸對我說不用再讀書,其實當時父親認為我將來都要「子承父業」,但他卻同時告訴我長大後不要賣菜,要轉做肉販,因為肉檔一般都可以遲起身兩小時。其實個人明白父親的好意,但我卻有另一套想法,就是做生意可以創造社會效益。」後來他到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義肢矯形及生物工程,畢業更選擇當起義肢矯形師,但後來一單香港新聞,就促使了Legg放棄高薪厚職,回港創辦社會企業。「我在瑞典做義肢矯形師時,在網上看到一則居於護老院舍長者口部感染蠅蛆的新聞,令自己反思本港的護老服務質素。事實上,外國護老院質素很好,我見到的情況是長者們是排住隊想入去住。然而,為何香港長者卻是抗拒入住護老院,於是我便決定回港提供一站式護老服務。」
Legg回憶與家人在街市幫手的日子,由於經常與街坊長者交流,從小就培養出關懷長者的態度;再加上長大後不時到內地山區扶貧的經驗,更堅定了他為長者及護老者帶來健康和快樂的決心。
此文章屬部份節錄,全文收錄於《傑青50年》,如欲觀看更多,歡迎按此訂購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