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企業沒有生長力 根本沒有未來


企業要成長,首要是警惕業務經營妨害企業的進一步生長的現象的發生,因為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包括發生在那些曾經最成功的的企業身上—這些企業多半不是沒有生長力,而恰恰是生長力被扼殺。


其中最著名一個例子,柯達公司發明了數碼攝影技術,但自己卻錯過了數碼攝影領域的諸多發展機遇。在1975年發明了第一部數碼相機的柯達工程師Steve Sasson在描述公司對他此項發明的最初反應時如是說道:「但這是無膠片攝影,因此公司管理層的反應是:這非常好,但不要把這個東西告訴任何人。」就在柯達公司的研究人員在擴大該技術的應用範圍之際,該公司管理層卻沒有能夠把數碼攝影視為一種顛覆性技術,而這種「無能」持續了數十年之久。


柯達之所以長時間拒絕接受數碼技術,事源於1981年,當時Sony推出首部電子相機,一間照片沖印零售商走去問柯達市場情報部負責人,他們是否應該對數碼攝影予以關注。在時任行政總裁支持下,柯達市場部行了一項非常全面的調查研究,對鹵化銀膠捲及數碼攝影的核心技術及市場進行了一番研究比較。這項研究的結果給柯達既帶來了好消息,也帶來了壞消息。「壞」消息是,數碼攝影有可能取代柯達現已建立起來的以膠捲為主的業務。「好」消息是,這種取代需要等上一段時間之後才會發生,而且柯達大約有10年的時間為這種過渡做準備。問題是,在其長達10年之久的「機會之窗」期間,柯達並沒有為後來的顛覆性變化做好準備。事實上,柯達恰恰犯了其創始人George Eastman以前曾兩次避免的錯誤:一次是他放棄了利潤豐厚的乾版業務而轉向膠捲業務,第二次是他投資於彩色膠捲——即使當時彩色膠捲明顯遜於黑白膠捲(柯達那時在黑白膠捲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


柯達並沒有像George Eastman以前面對相關顛覆性技術時所表現的那樣——為數碼攝影最終取代膠捲做好準備,而是選擇利用數碼技術來提高膠捲品質。這一戰略得以延續,儘管在1986年柯達公司的研究實驗室研發出第一部百萬圖元級的數碼相機,而這正是巴拉巴那項研究中預測獨立數碼攝影達到具備生存能力的臨界點的里程碑之一。1989年,當柯達行政總裁Colby Chandler退休時,該公司董事會曾有機會對發展路線進行調整。繼任人選範圍最後縮小到Phil Samper及Kay R. Whitmore兩人。當中,Whitmore是傳統膠捲業務的代表,他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了30年。而Phil Samper相當欣賞數碼技術。董事會最終選擇了Whitmore。《紐約時報》當時如此寫道:「Whitmore表示,他將確保柯達的發展重心更加偏向該公司在膠捲與感光化學品領域的核心業務」。


又過了10年之後,柯達接連上任的幾名新CEO相繼抱怨前任未能把公司向數碼技術轉變,並紛紛宣稱自己打算這樣做,然而他們自己也都未能使公司成功轉型。原摩托羅拉CEO George Fisher於1993年被柯達挖來接替惠Whitmore,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期間做出的如下表述一語中的:「把數碼攝影技術視為敵人,視為會扼殺推動柯達銷售及利潤數十年之久、以化學品為基礎的膠捲及相紙業務的一股巨大而邪惡的力量。」一度如日中天的柯達也因此最終走向了破產。




コメント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