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經營之道 凡事皆有成本

很多人在決定一件事該做還是不該做的時候,通常是看其他人做不做,大家都做,自己也會跟著做。他不會想做了以後有沒有收益,更不會考慮收益和成本的比例。無疑,具有成本意識是人有智慧的標誌,懂得捨棄大量回報不高的事情,專注於有意義、高回報的事情,是正確決策的核心。

很多時候,家長給孩子的補習班是把學校裡教的內容再學一遍,以便考出好分數。假設孩子每週去一次補習班,補習時間是2個小時,往返於補習班路上的時間是1小時,下課後還要做補習老師佈置的作業,不然課就白聽了,寫作業花2小時,這樣一周就是5個小時,這5個小時就是時間成本。


有家長會說,5個小時花出去了,至少成績沒有下降,還提高了一兩分,即便效率不高,也沒有損失。這種想法忽略了機會成本。如果把這5個小時用在更有效的複習提高上,能將成績提高三五分,這三五分就是機會成本,而提高一兩分就是收益,兩項相抵,這項投資還虧了兩三分。


當然,情況不同,家長考慮的因素也不同,決策就會不同,比如有些補習班是讓學生提前學一些內容,以便跑在起跑線上,這就另當別論了。總之我們做決定之前要考慮成本,防止做出壞決定。


有關成本的4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捨不得拋棄沉沒成本。我花錢看一場電影,看到一半發現電影很無聊,想走卻捨不得自己花掉的錢,留下來把電影看完,這樣又浪費了時間成本。


第二個誤區是,任何資源使用起來都會產生收益,因此使用它來創造價值時,機會成本不是零。我拿10萬元去股市投資,一段時間下來不賠不賺,看起來沒什麼損失,實際上有損失。因為我如果不炒股,這筆錢每年還有兩三個百分點的利息,因此它的機會成本就是兩三個百分點的收益。


第三個誤區是,由於人們天生厭惡損失,他們雖然懂得做事情有時間成本的道理,可以忍著不去拿免費的好處,但是只要有機會把自己的損失找回來,即使花時間,他們也願意去做。


第四個誤區是,很多人過於看重成本,而忽視了品質和效率。我買車不在乎品牌和外觀,只有一個要求,車的安全性要非常好,為此我願意多花錢。因為車的安全性涉及到我自身的安全,我更在意這個,我也願意付出更多成本。


成本意識應該伴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這樣才不會付出了高額的隱性成本而不自知。


我們要想每件事都做到成本低、回報高是很難的,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讓回報和成本的比例,在整體上達到最大。


如何讓決策收益最大化?

首先是,不要光算明面上的成本,還要算隱性成本,我們前面談的內容大多是關於隱性成本的。明面上的成本加上隱性成本才是總成本,總成本低了,回報率才會高。再者,人的格局要大、境界要高,貪小便宜的事情永遠不要去做。例如,很多人年收入幾十萬元,就是捨不得花錢買正版軟體。其實使用盜版軟體有很多潛在的風險,特別是安全性隱患。很多人等出了問題才想到自己當時貪小便宜吃了大虧,但是下一次遇到小便宜他還貪。這種人就是格局太小、境界太低。


最後,對於那些好得難以置信的事情要特別小心。免費的東西、特別便宜的東西都屬於這一類。互聯網上有一句話很有道理—「你惦記別人那點利息時,別人在惦記你的本金」。


面對今天市場上各種非法集資,都是通過高利息吸引人,當你發現可以佔便宜時,通常是陷入麻煩的開始。中國有句話叫作「賣的總比買的精」,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對於各種好得難以置信的事情,最好的回應是一概不理會。




Comments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