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轉變 你屬於「脆弱體質」嗎?
特別害怕犯錯
「多說多錯」、「多做多錯」這兩句話影響了不少人,這樣導致的情況就是:「我還是不說了吧,免得別人反對」、「我還是不做了吧,免得出錯」。這樣一來,工作和生活看起來就風平浪靜了。然而,表面的風平浪靜往往是可怕的,實際情況卻是:因為沒機會犯錯,所以對自己的能力瞭解不夠、對自己的潛力開發不足,長此以往就會制約自我成長與發展。
然而,世界不會等待我們每一個人,外面世界每天都在發展著、變化著,挑戰也與日俱增。直到某天,殘酷的現實會將我們從「停滯」中吵醒。當我們的能力和心智水準已經停滯許久,面對極具挑戰的問題就會變得無從下手。所以,逃避不等於不存在;不犯錯不等於你就完美;你不會的東西依然還是不會。
不願接受變化
大多數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變動:包括跳槽、辭退、升職等,有些人可以接受好的變化,壞的就接受不了。變化的發生是必然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從變化中獲得持續的自我成長?」,而不是每一次都選擇逃避。
對於離職問題,如果是為了得到更好的成長機會而離職,因為清楚自己的天賦願景與當下工作不匹配而離職,這是明智的選擇;如果是因為忍受不了各種各樣的變化而離職,那你就是一個脆弱的人。變化本是常事,卻把它當作不尋常的事看待,可能會失掉更多的機會。
企圖消滅波動
2007年美國的次貸經濟危機的主要來源之一竟是因為當時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企圖通過人為手段消除經濟週期中低谷的一面。
經濟週期的波動本來就是自然的本性。通過手段,看似風險「消失」,實際卻正好相反,這些危機狡猾地從顯性變成了隱形,不斷積聚,於是在2007年危機終於爆發。
人為壓制自然的波動性,不僅會讓系統變得極其脆弱,同時,也關閉了系統向我們傳遞資訊的通道。因為波動性的本質就是在傳遞各種各樣的資訊。所以,忽視波動性、人為製造穩定表像,都是十分危險的。
一個人如果已經適應了很多年的穩定而剛好放鬆警惕的時候,毀滅性的災難往往就會不期而至,而它帶來的損失將遠遠超過正常波動所帶來的損失。所以,人總是要經歷些本就應該經歷的「波動」,只有經歷真實人生中的波動,我們才可以學憧如何從傷痛中吸取教訓、持續成長,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未來可能遇到更大、更可怕風險的幾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