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獨角獸風雲錄:GRAB如何智取Uber市場

Uber是全球網約車行業的領航者,根據Statisa資料顯示,2022年其全球市場份額達25%,遠超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 Lyft的8%;而Uber官網資料顯示,截至去年6月,Uber已擴張到70個國家的超過10,500個城市,每月在平台活躍消費者達1.37億。儘管Uber在中東、非洲和亞太地區的新興市場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但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並不在其商業版圖中,可以說,Uber 佔據全球霸主地位,唯獨商業版圖缺失東南亞市場,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來自新加坡的Grab,憑藉突破性創新和數據革命,成功打破了Uber滿懷希望進軍東南亞市場的美夢!

 

Grab共同創辦人Anthony Tan

 

成立於2012年的Grab,其共同創辦人陳炳耀(Anthony Tan)打從一開始就希望建立一個更透明化、安全的網約車平台。他們更從網約服務關始,逐漸將其業務擴展到各個業務垂直領域,將自己定位為「超級應用APP」,服務範圍涵蓋食品配送、數位支付和其他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事實上,網約車在東南亞廣受歡迎。根據 Statista 資料,單是2021年,東南亞網約車行業的產值就達到約130億美元,並預計到2025年規模將增長達到420億美元。而Grab的成功之道,在於看到了Uber最初錯過的機會,成功為其召車服務開拓新空間。Grab將自己定位為當地計程車司機的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並接受乘客使用現金。Uber每兩周支付司機薪水,而Grab依據對當地市場的觀察,在每一車程之後立即支付司機酬勞,贏得司機們的喜愛。Uber依賴美國的技術人員和投資者,而Grab則專注於招募當地人才和投資者,這些在地合作夥伴使Grab在尋求政府許可時取得優勢,甚至為公司打通了當地酒店的主要接送通道。

 


重視用戶體驗 地方智慧實現「三重利潤」

總括而言,Grab能夠發展到如今規模,最重要的老闆的親力親為。事實上,Anthony Tan每隔幾個月便會親自下去跑外送,希望藉由親自參與整個外送流程的體驗,認識平台功能是否有不足之處。再者,Grab亦極度重視用戶體驗,他們會依照東南亞各國的習慣調整服務,例如為柬埔寨提供嘟嘟車、在印尼及越南則率先推出計程機車服務Grab bike,還針對東南亞民眾的喜好推出榴槤外送服務GrabDurian,藉此成功銷出30、40噸榴槤,至今榴槤仍是平台上的熱門商品。而為了改善計程車與外送員的行車路線、提供用戶更準確的預估時間,Grab更在2022年推出針對東南亞地區的地圖服務GrabMaps,專注提升當地市場的體驗。

與此同時,Grab亦履行了「三重利潤」(triple bottom line)的經營理念,意即除了公司理應關注的金錢利潤外,更應造福社會。尤其是東南亞在龐大市場潛力的背後,其實亦潛藏著貧富差距懸殊、資源嚴重不均的現實。Grab透過引領用戶進入龐大數碼經濟的超級App,協助更多小商家進入數碼經濟,不僅緩解不平等的問題,還可以提高Grab的收入,進而實現雙贏的結果。

 

超級應用APP成就130億美元市值獨角獸

在過去10多年來,Grab成功已在東南亞8個建立起乘車服務,平台上有著超過500萬名司機與外送員,獲得軟銀、豐田等知名企業競相投資,並在2021年透過SPAC上市,目前市值逼近130億美元。而在2018年,Uber更將東南亞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 Grab,使其絕對控制東南亞除印尼以外的共享汽車市場。據報導,此舉旨在提高收入。此交易也讓 Grab 接管了 Uber Eats 餐飲配送服務。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Grab 佔據東南亞網約車市場近 75% 的市場份額,是該地區最大的競爭對手。Grab 在東盟六個主要市場以及柬埔寨和緬甸開展業務。

可以說, Grab通過轉型成為超級應用APP,提供從召車到送餐、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等廣泛的服務,透過多元化戰略使自己能夠創建無縫滿足使用者日常需求的生態系統,而這亦是他們能夠挑戰「一哥」的成功關鍵。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