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嗎?當智能感測器進入企業
在高度開發國家中,個人健康愈來愈受重視,開始有廠商將穿戴裝置導入生理狀態監測。近年,更有接近醫療等級的精密生理監測穿戴裝置問世,結合大數據技術,開發針對個人健康管理、情緒監控管理、運動個人教練等用途的穿戴裝置APP,科技界預測生理監測穿戴裝置將帶來下一波電子消費的藍海浪潮。 今年,美國可穿戴心臟監測儀器生產商CardioNet宣布與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簽訂三年協議,即將採購大量產品供投保醫療保險客戶使用,這項計畫造成CardioNet的股價當週暴漲86%;因此,其他知名運動用品商Jawbone和Nike也紛紛跟進,對外透露要進軍生理監測穿戴裝置市場。但是,當這些生理監測系統逐漸佔領我們的生活,包括運動健康與職場表現等等,又會帶來甚麼樣的問題與爭議呢?
職場管理新方式與隱私倫理的權衡 企業面對內部員工人事薪資時,會想知道花錢聘請的員工的個人狀況與職場績效的連結性。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目前銀行、客服中心、投資理財等相關企業都積極投資開發進階版生理監測穿戴裝置,期待新科技能為企業帶來更有效果的職場管理。進階版與以往的生理感測器的不同在於,將生理監測技術移轉到企業管理層面,企圖透過連結人類行為與生理數據,分析職場表現與其二者的關聯,期望得到人類行為與職場績效間的通用法則。 企業主管們相信,員工在職場外的行為也同樣影響著工作效率,好的員工績效來自飲食均衡並有充足的睡眠。透過穿戴裝置,企業將能更貼近員工生活,透過生理數據分析員工是否有充足的運動與睡眠?在酒精與咖啡因的攝取上有急遽的變化時,是否提前預測工作上出了狀況?但在職場上的實際應用,仍需考慮生理感測器該如何不影響員工生活且不侵犯個人隱私。 美國銀行有效降低企業70%人才流失 美國銀行將生理分析技術應用在客服中心,透過聲音感測技術,將員工與他人互動的語音對談轉化成頻率與震幅的數據,並挑出語句上中斷與重音強調的部分,進而計算員工職場的疲乏程度,分析在幾通抱怨電話內,客服人員還能夠保持應對客戶的耐心與動力。 再者,美國銀行也發現同事間的對談與交流,對優化企業績效有很大的影響。研究顯示在職場上總是獨來獨往的員工,有較高的機率會遞出辭呈。美國銀行為改善員工間的情感交流,避免人才流失,在企業中發起與同事喝咖啡的休息活動,最後此計畫提升企業10%的績效能力、並有效降低企業70%人才流失率。 感測元件各自獨立,整合難度高 每種感測技術大多是企業獨立投資設計,當初並沒有合作開發相容的作業系統,但目前各種感測技術已經各自成熟,此時若要加以整合應用,對開發者來說就等於擴增一個全新設計,若要將多樣化的感測元件整合成單一攜帶式裝置,開發成本與時間就成為最大的整合門檻。 不過,為解決整合的問題,業者推出如Sensor Hub的整合感測器設計方案,可節約更多開發時間與成本;而Samsung針對這個產品開發趨勢,也提出SAMI (Samsung Architecture for Multimodal Interactions)的開放設計介面,讓穿戴應用開發商、或是打算開發多感測相關應用的業者,得以快速發展更完整、更深入使用者健康狀態感測的進階應用。 各大企業對智能攜帶式裝置的無限前景抱持信心,但跨國銀行控股公司高盛的顧問Jason Rabinowitz表示攜帶式裝置作為進階管理工具的期待還言之過早,目前的生物感測技術還無法精準掌握人體數據;即使有相當充足的生理數據,由於目前人類行為整合的科學研究還不夠充分,要找出與職場績效間通用的規則其實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