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將成Uber競敵?
近年來共享經濟蓬勃發展,Uber的勁敵Lyft,該如何增加自己的使用者呢?首先,我們要了解Lyft的三種服務類型:(1) Lyft:最基本款服務,為四人座小客車;(2)Lyft Plus:六人坐或更大的車輛,價格比基本服務高價;以及(3)Lyft Line:可以選擇與他人共乘。事實上,確定顧客能夠理解App上的語言與功能鍵,並縮短選擇時間,是Lyft所想要改善的首要目標。

新舊版本差異
先前的app版本,三款服務在整體螢幕的頂部,乘客須先選擇要什麼樣的服務,才能看到附近車子的地圖;底下為用戶目前所在位置與付費方式,按下最大的灰色按鈕,送出需求,才能知道時間估計與哪輛車正向你靠近。而新版本的app,地圖為整個版面,底下將所有的服務種類資訊都列出:多久時間抵達、是否有共乘的車輛、幾人坐的汽車種類,資訊全都列在底下不必再一個個點選。
Lyft團隊表示他們花了400小時研究,確認每一位第一次使用的顧客,都能瞬間理解該頁面如何使用。而相對的,Uber依然需要點開每個服務種類,才能看到詳細資訊。
簡易操作介面
近來的智能手機,都朝大螢幕邁進,就連壓抑許久的iPhone,也出了大螢幕的手機。然而大螢幕也意味者難以「一手掌握」,但這卻是許多人在轎車時的需求,畢竟有時東西一多,還得雙手操控手機,並不方便。
Lyft為了讓叫車服務能單手完成,把許多重要的功能鍵都移到螢幕底部,像是服務種類與所在位置,無論是聯絡司機、拆帳、或發送預估抵達時間、或是取消,這些功能鍵都放在螢幕底部;目前只剩帳目設定還在螢幕上端。
考慮消費者習慣的價格顯示位置
Lyft主張更便利的設計,介面上的價格顯示卻只有當顧客選擇了服務種類之後,才會出現價格估計。其中,如果顧客選擇共乘,才會先出現付費方式與基本價格,由於是共乘,所以必須選擇目的地,才能選擇要搭哪一部車以及價格。如果是Lyft 或Lyft Plus的服務,使用者也必須先選定目的地,才能估價。
然而,有使用者提出懷疑,為什麼Lyft不直接讓使用者於首頁就輸入目的地,並把價格資訊和車子抵達時間放一起,都在第一個頁面顯示?這樣不是更簡單明瞭嗎?設計團隊的領導者Frank Yoo說,他們有將這一個選項(訊息資訊也放在首頁)加入給許多使用者測試,結果發現使用者不喜歡先輸入地址並得知所有訊息,因為如此一來有太多資訊要被考量,造成猶豫不決。
注重細節,體貼顧客
此新版本的app取消鍵更為顯眼,當不小心太快按下請求鍵或發現目的地有誤時,可以更快地取消先前所發出的服務請求。深藍色的箭頭為你目前所在地,也就是司機要去接你的地點;而粉紅色為你的目的地,也就是下車地點。由於車子的方位清楚,使用者可以辨認司機他們是否正在朝這方向接近,如果司機方向有誤也能夠即時聯繫。

更迅速的辨認將服務您的車子
當用戶選擇了所要的車子,app上的汽車會轉成與實際汽車顏色相符的顏色。一旦媒合了車子,司機的照片、名字、和評價也會出現在螢幕上。Lyft提到這一個功能的提供,是因為以安全為優先考量。有了這些資訊,展現了此位司機的先前紀錄是能被顧客接受且較無安全疑慮,所以使用者也能較為安心。
服務不因叫車完成而終止
通常在確定叫完車後,服務就到此為止,然而Lyft並不打算以此為服務終點。在完成轎車後,顧客依然可從app得知車子正在接近你;如果是團體共乘,也能知道誰會先下車。整體來說,這新版的app設計,希望可以帶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對於初體驗Lyft的用戶而言,也希望他們能夠瞬間分辨出Lyft Line 與 Lyft Plus這兩種不同的服務,並縮短選擇的時間。
在Uber之後崛起,Lyft可說是來勢洶洶。 去年宣布增資十億美元,增值後預估值上看55億,雖然營收數據仍未轉虧為盈,但也不容小覷。此次新版App設計,希望帶給顧客更好的使用體驗,畢竟App為顧客與Lyft交易的平台,如果不方便使用,無法帶給顧客美好的體驗,難以提高用戶數;反之,如果可以透過更體貼的服務,讓顧客感到貼心與安心,就更能擴大市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