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氣營銷Apps
- Kevin Chan
- 2016年9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香氣營銷」雖然有發展潛力,但市場仍充滿疑慮,美國工程師David Edwards最近設計了一款只要按下App,香味就會自動釋放的產品。雖然目前市場對於香氣營銷的接受度有限,但Edwards表示他還是會繼續挑戰「香味訊息」的研究,並希望有一天可以利用嗅覺技術為用戶打造更棒的感官體驗。

David Edwards是一位生物醫學工程師,興趣是不斷挑戰有趣的研究項目。Edwards曾經設計出很多新奇的東西,像是可吸食的巧克力產品Le Whif或可食用的包裝食品WikiPearl。這兩款產品都顛覆了市場對食物的想象,Le Whif將吃巧克力的模式改變成像抽香煙一樣。WikiPearl利用植物做成保護膜材料,讓液態食物可以包裝在裡面,然後產生新的口味,就像例如椰子口味的保護膜包著芒果口味的冰淇淋。
而Edwards最新挑戰的研究項目是「香味訊息」。他所推出的第一個產品是白色長方形並搭配兩根香味傳遞管的香味盒oPhone。這個香味盒最大的特色是它設置了32種不同氣味讓用戶去任意調配。用戶可以透過手機App以及oPhone傳送特殊氣味給朋友。舉例來說,當用戶出國旅遊,在餐廳吃到特別的菜色,他只需要利用手機的 App 選擇香味的元素,像是牛肉、九層塔、起司等,然後再將訊息發送去,那麼就可以將這些食物的氣味傳送給坐在oPhone前面的家人或朋友。
「香氣營銷」的應用層面
oPhone 2014年在美國Indeagogo募資平台推出不久就引來很多話題性,而大家對於這個產品最大的疑問是「我可以拿它來幹嘛?」這就是香氣營銷最大的問題,雖然它看起來新鮮又很酷,但它到底可以運用在什麼地方?
過去也有其他公司推出香氣營銷,例如Smell O Vision是一個與電影結合的氣味裝置,它可以配合電影故事情節然後適時釋放出特定氣味。看起來很酷,銷售結果卻不好。
另外,DigiScents這間公司也曾推出一個叫iSmell的電腦香味合成裝置,當時這個裝置還成功獲得2000萬美元的投資,但是DigiScents這間公司在2001年的時候卻突然宣佈停業。從上述從這些例子來看,大部分「香氣營銷」的市場效應都不好。
雖然有很多失敗例子,但還是有很多創業家不斷在挑戰「嗅覺」這個項目。像AromaJet是一款香味噴射器,它類似印表機的噴墨技術,嘗試將香味用噴的方式傳遞出去,藉此將香味傳送到較遠的地方。
另外,日本人也設計出一種USB香味產品,這個產品讓用戶可以一邊觀看影片中的人物吃水果,然後同時聞到水果的香味。
還有一款可以與iPhone結合的香氣營銷Scentee,透過將Sceetee插入iPhone的耳機孔就可以透過手機選擇想要釋放的香氣,像是玫瑰味、薰衣草或是其他氣味。Scentee 2013年在美國推出不久就宣告失敗,但是它後來在日本卻還受到一些消費者的青睞,主要是因為日本消費者對於稀奇古怪的產品接受度較高。

不斷尋求產品進步
Edwards理解香氣營銷的痛點在於如何讓消費者買單,但還是選擇繼續挑戰。繼oPhone之後,這次他推出了「數位香氣喇叭Cyrano」。Edwads將Cyrano定位成汽車中的智能芳香劑,提供12種香氣讓車主自由選擇,由於Cyrano也具備藍牙功能,所以車主可以直接利用手機App進行設定並列出一份香味列表,讓Cyrano可以在特定時間內釋放出不一樣的香氣,像是早上上班釋放提神的薄荷氣味,下班則是調整成休閒的海洋氣味。
Edwards不斷嘗試在香氣營銷中尋找突破,過去他的第一個香氣營銷oPhone所產生的香味持久性有限,所以這次最新推出的Cyrano他希望可以讓香味在汽車中停留更長的時間。因此,Edwards在設計Cyrano的時候,他還將環境狀況以及其他因素都考量進去,最後在Cyrano的內部安裝了一個小型風扇將香氣有週期性的往單方向釋放出去。會選擇有週期性以及單方向釋放香味是為了考量氣味的持久性,以及防止氣味從四面八方釋放出去後,容易因為溫度或濕度而產生變化。
Edwards認為Cyrano目前最大的難題並不是技術不足,而是人們對嗅覺的意識還不夠強烈,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相較於視覺和聽覺,嗅覺一直是屬於比較次要性的體驗。就像大家可以透過視覺直接辨別出東西的差異性,或是利用聽覺快速辨識出聲音的特性。但是,大部分的人卻無法透過嗅覺就輕易辨識出兩個性質相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