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Pokémon Go之父 爆紅之道

早前,fb及whatsapp幾乎日日比Pokémon Go洗版,但鮮少人了解開發出這款遊戲的軟體公司Niantic。今次不如講下呢款遊戲真正生父, Niantic的成功之道!

Niantic公司行政總裁John Hanke

John Hanke,是Niantic的CEO,在這之前之前,他只是個熱愛遊戲及寫程式的大學生,他不但自學程式語言還寫了許多簡單的小遊戲。畢業後Hanke進入了加州柏克萊商學院就讀企業管理研究所,並加入了同班同學的新創公司Archetype Interactive,後來他將Archetype Interactive公司出售,同時成立了另一間新創公司Keyhole。Keyhole當時開發Earth Viewer,提供使用者取得地球上所有地方的衛星照片以及3D地圖。在當年,這項功能的技術門檻相當高,因此也吸引了Google的共同創辦人Sergey Brin的注意。2004年,Google 以3500萬美元收購了Keyhole。Hanke也因此進入Google,並在2005年運用衛星影像的技術先後開發了Google Map以及Google Earth,這兩項劃時代產品的誕生也說明地圖模擬技術具有非常高的市場價值。

從Ingress到Pokémon Go

2010年,Hanke希望離開Google將他對遊戲的熱情以及模擬地圖的專長結合在一起。但當時Google的另一位共同創辦人Larry Page願意提供他個人的資金挽留Hanke繼續在Google洛杉磯的辦公室工作,並讓他擁有自己的遊戲開發實驗室:Niantic Lab。

Niantic Lab在2012年運用了地圖模擬的技術,開發出了全球第一個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遊戲:Ingress,玩家在選擇陣營後可以在模擬真實世界的地圖上進行攻守,戰鬥的地點包羅萬象,以台灣來說,變電箱、電線桿、池塘或是學校操場都是玩家可以進行戰鬥的地方。Ingress在當年的下載次數超過百萬人次,累積至2016年全球已超過1000萬的下載人次。

在Ingress成功後,Hanke接著將Ingress的技術結合市面上已有的遊戲作出創新,當時的選擇有超級瑪莉歐以及大金剛等經典電動遊戲,而最後脫穎而出的則是在1990年代的傳奇卡通:Pokémon (神奇寶貝)。這個選擇非常成功而且合理,原因是神奇寶貝寵物的多樣性及地域性非常適合與Ingress的地圖模擬技術做結合,讓玩家只能在某樣地區、某些地形抓到特定的寵物,進而使玩家走出戶外,達到模擬實境的樂趣。

Niantic未來的挑戰與機會

2014年,Niantic隨著Google重組成Alphabet後決定自立門戶,脫離Google成為獨立的科技公司。公司資金的來源來自三間公司:Google、任天堂以及Pokémon公司。因此,決定Niantic的未來命運的關鍵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Pokémon GO的成敗」。

由於任天堂公司占Niantic股權的三分之一,同時任天堂擁有Pokémon公司的32%股權,因此可以觀察任天堂近期的股價大略了解市場上如何解讀Pokémon GO的表現。Pokémon GO發行後八天內,任天堂的股價飆漲近90%,不到兩週任天堂公司的市場價值翻漲了一倍至4.5億日圓。但好景不常,在2016年7月25日股價大跌17%,創下26年來任天堂公司的下跌記錄。這種急漲急跌的股價,不難看出Pokémon GO的退燒似乎正在持續發生。

根據市場問卷調查機構SurveyMonkey的分析,7月20號Pokémon GO的下載次數僅剩150萬人次,跟7月7號發佈當天的600萬人次相比只剩下四分之一。而Pokémon GO每日的活躍用戶也在一週內減少了約300萬人。如何維持玩家對Pokémon GO的熱情以及開發新玩家,看來會是Niantic目前的一大難題。

造成美國用戶活躍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耗電問題,由於玩家在收集神奇寶貝期間須持續開啟Pokémon GO,加上手機的GPS定位功能以及相機也要同時運作, 對於手機電池壽命絕對是一大考驗。另外,安全問題也是一大考量,包含美國、澳洲等國家陸續傳出玩家因為一邊開車一邊玩Pokémon GO發生意外,台灣在8月6日開放下載的當天就傳出騎士因為Pokémon GO自摔送醫的事件。Niantic雖然在世界各地陸續開放Pokémon GO下載,新玩家的反應也相當熱烈,但若是無法解決耗電或是安全議題,有可能重蹈美國的覆轍,大量流失活躍的用戶。

Pokémon GO的成功是運用地圖模擬的技術結合不同的品牌而誕生的,但是對Niantic來說,公司的核心技術是地圖模擬,並非專注在遊戲開發。Niantic這次的策略將公司押寶在單一產品上,因此,公司的成敗已經不單是原本熟悉的技術領域,而是觸及到行銷、訂價等產品面的議題。舉例來說,Niantic可以透過設定Pokémon GO的熱門地點來控制人潮,因此日本麥當勞看中了這個機會成為了Pokémon GO贊助商,希望可以藉由在店內抓取稀有的神奇寶貝吸引玩家入店消費。對Niantic來說,雖然與不同產業的合作可以增加收入,但另一方面玩家可能因為行銷的過度操作而反感,而由於過去並沒有太成功的擴增實境產品,在缺少歷史資料以及使用者經驗的前提下,這樣的取捨問題就算是聘請顧問公司也不一定可以解決,是個非常棘手的議題。

每個新創公司都有其核心技術,藉由Niantic的發展史可以整理出二點創業啟示:1. 只要持續專注在自身的核心技術直到作出差異化,就會是成功的新創公司。2. 雖然具有全世界最頂尖的技術,當與不同產業結合後產生的問題可能是公司的核心技術無法解決的,比如說行銷、訂價。而如何在商機與風險中取捨,就得看創業家的野心以及危機處理能力了。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