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富人 先懂自我約束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在比英幼兒園主持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實驗開始時,每個孩子面前都擺著一塊棉花糖。孩子們被告知,他們可以馬上吃掉這塊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會兒(15分鐘)再吃,那麼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結果,有些孩子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會兒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夠長的時間,得到了第二塊棉花糖。這項實驗最初的目的,只是研究孩子在什麼年齡會發展出某種自控能力。然而在18年、30年、41年之後,研究小組都獲得了一致的發現:當年“能夠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在後來的人生發展、事業成就上都出乎意料地超越了那些“迫不及待”的孩子,也許這就是自我控制力強大的衍生作用。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對於財富的消費欲望,更是吝嗇到令常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剛結婚時,巴菲特夫婦租房子居住在偏僻的郊區。等到巴菲特的公司開始盈利時,他們才花300萬美元在市中心買了一座灰色小樓。結婚47年後,他的財產高達620億美元,一躍成為世界首富,但他還居住在這座始建於1921年的灰色小樓裡。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銘就是“節儉”,他不追求大豪宅,對新款手機、電腦、汽車也沒多大興趣,更不要說私人島嶼和社會地位這些虛幻的東西。他會將幾百億的財富捐出去,但生活中卻極力約束開支,連手機費、上網費、房地產稅、房屋修繕費等等都會儘量控制並減少。
德國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說:“貪婪和控制是新時代企業家要面臨的抉擇。”而自我控制卻是唯一的答案,因為“只有超乎尋常的堅強性格才能使這樣一個新型的企業家不至於喪失適度的自我控制,才能使他免遭道德上和經濟上的毀滅。”對於婚姻如此,對於金錢如此,對於所有的人生欲望都是如此,自我控制是所有富人在時代高標裡保持長青的終極武器。
你是不是富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裡,你有沒有超越他人的自我控制約束能力,有了這個性格特質,那麼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