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反思
未來經濟學家Tyler Cowen最近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平均已經過去》,意思是:在當今的經濟活動中,10%的頂尖人才是贏家,下面90%可能都是輸家,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為什麼?現代社會的創新有一個傾向愈來愈明顯:每次創新,都有創新者和享受創新者。前者總是發明為後者代勞的技術,使後者什麼都不用幹,愈來愈傻,最終愈來愈依賴前者。Tyler Cowen的歸納是:工業化使體力勞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時代連腦力勞動也自動化了,有一系列智能機械替你動腦子。能夠發明這些機械的、具有和這些機械互補的能力並與之進行創造性互動的,即10%的頂尖創意階層,會獨攬創新的果實;而那些只會享受這些果實的人,其實都屬于為智能機器所代替的人,會變得無足輕重。
我們活得似乎愈來愈快活,愈來愈輕鬆,也愈來愈像傀儡。你要入時,就得按照別人的指揮去活,但自己感覺還挺酷、挺獨立的。從表面上看,現代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平等,其實認真檢討時就會發現,現代社會實在很不平等,人被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創造者,一種是享受這些創造的人。前者往往把後者視為傻瓜:他們什麼都幹不了,要為之設計最容易操作的輔助工具。新潮隨著時代不停地在變,但道理一以貫之:庸眾喜歡廉價、便捷的娛樂方式。
趕時髦,表面上很新潮,其實那才是真正的老氣橫秋。你年紀輕輕就要追喬布斯創造的時髦嗎?喬布斯已經作古了,而你的生活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