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模擬喪禮 了解生命寶貴

沒經歷過死亡,又該如何知道死亡的意義呢?南韓最近吹起一股死亡體驗熱潮,藉由模擬自己的喪禮,重新了解生命寶貴。從自殺率逐年升高的趨勢來看,心理疾病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除了死亡體驗,科技也能防範心理疾病的發生。

南韓首爾死亡體驗營

南韓政府日前公布「2016-2020年精神健康綜合對策」,預計在明年開始讓南韓國民在社區內科醫院、全科醫院接受抑鬱或情緒不安等精神疾病的治療,並計畫改革醫保費支付標準,降低病患精神疾病治療的費用負擔。而在2012年開始,首爾Hyowon治療中心也開設死亡體驗學校,讓有自殺傾向的人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

首先,每位學員必須拍一張個人遺照,拍攝完畢,學員會被帶至一間布置著菊花的大廳。每個座位旁都放有一個棺材,學員換上壽衣後回到座位,著手寫遺書。很多人進行到此階段早已禁不住眼中淚水,紛紛在遺書面前懺悔。一旦學員站到棺材前,他們必須讀出自己的遺書,接著主持人會宣布該是前往另一階段的時刻了。學員躺進棺材十分鐘,由「死亡天使」之稱的工作人員幫忙蓋棺。在這十分鐘的時間裡沉澱心靈,思考人生的意義。

Hyowon中心的發言人鄭永門(Jeong Yong-mun)表示:「你們已經見識過死亡,但你們還活著,所以必須要奮鬥。」參與此活動的學員有的患有絕症,希望透過此課程幫助了解身後事;有的是則是有著自殺的念頭,想要藉此打消輕身念頭。然而,體驗過死亡課程的人都該知道,這些課程只能治標不治本,重要的是要改變自己處世的態度,面對壓力的處理能力和心態上的轉變。藉由外在的感化無法完全根除悲觀傾向,只有從自己身上做出改變才是死亡體驗課程的目的。

fb新功能 自殺傾向舉報機制

Facebook於去年6月15日推出新功能,如果使用者在fb上看見朋友的發文帶有死亡等相關字眼或有悲觀傾向,使用者可以向fb舉報朋友有情緒問題,依據不同情況給予處置,如果情況危急,fb也建議你立即撥打緊急專線,幫助朋友度過心理難關,防止發生進一步的危險行為。

事實上, fb的自殺防治機制其實是為了協助解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提到美國自殺率創30年新高的現象。儘管長久以來並沒有一個可行的方式能夠預測一個人是否有自殺傾向,但對於擁有16億全球用戶的fb來說,此機制將大幅減低自殺等心理疾病的發生率。

應用程式 協助心理治療

另一方面,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商近幾年也設計出多款心理治療的APP,對於心理治療也有加分效果。舉例來說,有一款自我治療型的應用程式Pacifica能夠使用戶減輕生活中的焦慮感。使用者可以登錄每天的心情、感受以及目標,追蹤自己的心理狀況。還可記錄日常作息情況,評估是否有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身心健康。

至於另一款心理治療App為Headspace。冥想App公司Headspace到目前為止已在全球擁有超過600萬名用戶,更在2015年獲得來自獨立媒體Chernin Group等公司聯合投資3000萬美元。曾是一位僧侶的Headspace共同創辦人Andy Puddicombe將10年來冥想和禪修的經驗轉換成一系列的線上冥想課程,給予用戶一個真正的修行體驗。的確,藉由應用程式的幫助雖然無法真正治療心理健康,但是針對現代人對手機的成癮度來說,手機APP的輔助工具還是多少減輕一些生活壓力。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