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皇者之道
Amazon Web Service,簡稱AWS,現今雲端服務的領導者。根據Amazon2016第二季財報,AWS上半年營收達28.86億美金(約918.2億台幣),營運利潤達7.18億美金(約228.4億台幣),高於Amazon在北美的電商營運利潤。
一切源自電子商務服務的內需
AWS的開端要追溯回2000年,當時的Amazon想發展一個電子商務服務Merchant.com,協助第三方供應商在Amazon的電子商務引擎上架設購物網站。Amazon需要有雲端基礎設施系統來支撐這樣的新服務,提供像是運算、儲存和資料庫的服務。面對這個內部需求,Amazon成立一個團隊,建立一套良好的應用程式界面(API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讓不同部門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額外開發出應用程式使用,這正是AWS的原型。
因應公司擴張,Amazon聘請了更多的軟體工程師,但是開發新服務的速度並沒有因此加快。團隊深入探討原因發現,每個專案各自為政,只根據專案需求建立自身的平台,沒有想過利用分享資源或規模經濟來加速專案進行。如果可以建立一套Amazon內部團隊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公共雲端基礎設施系統,將可大幅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在團隊的努力下,以原本的API為基礎,建立起供Amazon內部使用的雲端基礎設施系統。
面對這個內部需求,Amazon大可以選擇外包,或是尋求其他方法苟且處理這個問題。但是Amazon選擇認真看待這個問題,甚至成立團隊負責找出解決方案,建設雲端基礎設施系統,才會有現在的金雞母AWS。因此認真看待每個遇到的問題,投入的心力都將展現出價值。
AWS的商機藍圖
雖然沒有清楚的方向,但Amazon決定先以這個雲端基礎設施系統為基礎,試著提供網路上的各種服務,例如運算、儲存和資料庫的服務。經過多年針對需求的開發與調整,證實了AWS這個雲端基礎設施可以提供不同組織、公司、開發者等運行網路科技的需求。2006年,AWS正式對外提供服務。
AWS的開發一開始只是為了滿足內部需求,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獲利服務而建立。在開發的過程中,即使不知道未來能夠提供怎樣的服務,在不停的試誤、調整中,找到雲端基礎設施系統的商機藍圖,甚至成為Amazon中的金雞母事業。因此,不要害怕未知,保持彈性不停調整,模糊的商機藍圖會漸漸地清晰。
創造無限可能的服務
「使用者」在每個產業都是重要的。在製造業,使用者的回饋,是下一代產品的重要參考依據。在社群媒體,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創作內容)可以引發共鳴,更有效地達到行銷目的。AWS則是不告訴使用者可以用AWS做什麼樣的事情,而是讓使用者提案,進而為AWS的服務創造無限可能性。
現在AWS提供超過70種的計算、儲存等雲端服務,在全球190個國家支援超過100萬用戶的雲端工作負載。飛利浦使用AWS建立Healthsuite Digital Platform管理健康數據。Netflix使用AWS提供線上影音串流服務。Yelp使用AWS建立起線上最大的食記評論網Yelp,UNDER ARMOUR使用AWS開發出大受歡迎的健身APP。因此永遠不要低估使用者的創造力,那正是創造無限可能性的靈感泉源。
AWS CEO Andy Jassy在最近一次的華盛頓演講說到「當初我們只是針對公司內部的需求,開發出這個系統,從來沒想過未來這個系統會變成AWS。」Jassy說得輕鬆瀟灑,但若少了認真看待問題、彈性調整、開放創意這三個成功的關鍵因素,AWS也無法成為Amazon的金雞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