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不如賺資本

Jeff Bezos在1995年創立亞馬遜。20多年後的今天,亞馬遜市值已經達到34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商,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Alphabet (Google)。儘管,亞馬遜過去的營業收入實現了近指數式的增長,但營利卻一直接近於零。
Amazon商業哲學:公司的終極目的不是營利
為什麼亞馬遜一直不賺錢?一個在很多年份都在賠錢的公司,為什麼能成為世界上第二大互聯網公司?表面看起來,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一個公司的價值,是其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而不是利潤。恰如貝佐斯在2004年致股東的信裡寫到的:衡量亞馬遜的最終財務指標,也是長期以來我們最想推動的,是每股自由現金流。但這其實是和我們的商業常識相違背的,絕大部分公司都在強調利潤,幾乎所有人從接觸商業開始,就知道公司的目標是為了營利。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公司的最終目的不是營利
設想這樣一個問題,今天你有1000萬資金要進行投資。公司A未來10年每年的淨利潤是300萬,每年初,A都要將上一年盈利的300萬重新投入這一年的運營中,以確保公司正常的生意運轉。公司B未來10年每年的淨利潤是零,但是每年可以產生自由現金流300萬。你會投資哪家公司?
基於上面的思考,大家來看一看亞馬遜這家公司。
以2004年為例,當年亞馬遜的銷售額大概70億美元,由於非常快的庫存周轉,當年庫存產品所佔用的資金只有4.8億美元。
另一個資料會更讓你驚訝:2014年亞馬遜的固定資產投資只有2.46億美元,只占到當年銷售額的4%。用一種最為粗略的方法推斷。假設亞馬遜供應商的賬期是3個月,而且亞馬遜的利潤率是零,上述資料意味著,亞馬遜年初的時候投資了4.8+2.46=7.26億美元以保證其正常運轉,由於賬期的原因,亞馬遜多出了70/4=17.5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用年初的7.26億資金,換來了17.5億資金的自由使用僅,高達2.5倍。多麼驚人的資本效率。
當我們想清楚這些數字背後的真相,開頭的問題也就自然有了答案。無怪乎哈佛商業評論這樣評價Jeff Bezos:He’s invented a new philosophy for running a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