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返本66倍的拚命三郎
從50萬日圓的創始資金起步,今年才35歲的日本網路原生服飾品牌Factelier創辦人山田敏夫,以「日本製造」的號召,加上「工廠直送」的模式,短短5年內創造出10億日圓的年營業額。而Factelier逆勢成長的表現,也在UNIQLO帶起的快時尚之後,掀起另一波日本製造的新風潮。
懷抱著復興「日本製造(Made in Japan)」的理想,一個名為「Factelier」的網路原生服飾品牌在2012年誕生;5年後的今天,以虛實整合的「工廠直送」模式,Factelier已經是一家年營業額超過10億日圓的日本服裝業新星,更在日本掀起一波日本製造熱潮。而這個被日本媒體稱為「 改變日本成衣業的人 」,是今年才35歲的Factelier創辦人山田敏夫(Yamada Toshio)。
出生於日本九州熊本縣,山田是女裝服飾百年老店之子,從小耳濡目染,埋下他對服飾業的興趣,但要說創辦Factelier的源起,其實是在他大學到法國留學的時候。他說,「有一天,有個同學問我:『為什麼日本賣到海外的東西都是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為什麼沒有一個世界知名的(服飾)品牌是日本獨自創立的?』」就是在那一刻,他在心中默默訂下一個目標:「 我要讓日本製造的東西賣到全世界 。」如是者,他拿出50萬日圓積蓄,毅然跨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公司開業兩年半只有一人員工
「公司開始前兩年半都只有我一個人。」為了將營運成本降到最低,他自己看書學習架設網站、自己幫產品拍照、自己接單、送貨,而且多數時候以腳踏車代步。即便如此,假日他還得去打工,才能應付日常開銷,甚至幾度還窮到付不出電話費而被停話。不僅如此,尋找合作工廠的路途也十分艱辛。只是憑他一個當年才滿三十歲的小夥子,背後沒有企業的支持,更沒有名氣、沒有人脈、沒有信用紀錄、也沒有資金,他回憶:「工廠是完全不理我的。」
不過面對這樣的處境他絲毫不以為苦,反倒樂在其中。他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是:「 所有的感情爆發,超過沸點。 」因為可以實現內心深處想做的事,讓他感到非常快樂。這也是為什麼無數個拒絕都澆熄不了他的熱情,反倒是在每一個拒絕中,他逐漸找出這些日本工廠面臨的困境,也終於找出讓對方接受合作的理由。
首個讓工廠自行定價的人
「 關鍵是讓工廠自己定價。 」他舉例,過去一件10000日圓的衣服,工廠大概只能收到2000日圓的微薄收入,但若是讓工廠自行訂價,則工廠可以的收入可能就會提高5000日圓。也就是說,若同意工廠自行定價,則品牌的利潤將因此減少。
「我是第一個讓工廠自行定價的人。」他自豪地說:「如果不這麼做,就不會有日本製造了。」其實山田做的還不僅如此。在訪問過程中,山田突然起身,拉高襯衫,秀出牛仔褲後方的LOGO。他用手指著Facterlier的品牌下方,可以看到一排羅馬拼音文字。他說:「這就是生產這件牛仔褲的工廠名字。」做出這項決定,同樣也是來自多次工廠拜訪中的觀察。他發現過去多年來,中國製造確實打擊了日本工廠的信心,而這麼做有助於日本工廠找回昔日的榮耀感。
山田不會只是對工廠提出規格和要求,而是會親自和對方溝通,並且協助他們一起完成產品,最終這些努力也成功讓一家家工廠點頭,而工廠自發性對品質的投入和承諾,在山田看來更是後來能夠換得五成以上回購率的關鍵。也因為這樣,大概經過兩年半時間的積累,Factelier就開始盈利,近幾年更是展現出三位數的高成長動能。雖然目前規模還沒有辦法和UNIQLO這樣的大企業相比,但山田也不小看自己,他相信,「客戶忠誠度比名氣更重要。」
走訪逾500家工廠
總計過去5年下來,他拜訪過大大小小的工廠超過500家,平均每一個月他都有半個月的時間在工廠度過。而在評估、篩選後,目前Factelier已經有40家合作夥伴,產品品項包括有T恤、襯衫、牛仔褲,也有包包、飾品等等。在受訪這天,他身上除了鞋子,全都是自家出產的作品。他表示一直到現在他還是經常親自去拜訪工廠,只要看到好的品項就會加入銷售。
而這其實也是為什麼Factelier會在純網路商店之外,再加入線下實體店經營的原因。他表示,因為商品數愈來愈多,既然這麼多樣品本來就需要空間擺放,那何不以門市型態呈現,還可以提供消費者實際觸摸、試穿的機會。而且Factelier的實體門市只會有樣品,一樣要從網路購買,所以不需要擺放庫存,再加上特有的精簡擺放規劃,所以可以比一般服飾店節省約三倍空間,不會帶來成本負擔。所以與其說是實體門市,不如說是「體驗空間」更為貼切。此外,他也發現,這些實體門市其實都成為Factelier很好的品牌宣傳。
不怕對手模仿
從第一年1500萬日圓營業額的一人公司,到2016年營業額估計已經突破10億日圓,同時公司人數也成長到約30人。山田看好今年營收還可以再挑戰300%的成長。而Factelier這幾年逆勢成長的表現也引起同業的關注,不乏有業者開始模仿Factelier的商業模式,跟著喊出日本製造的口號。
山田很開心看到愈來愈多人重視日本製造, 而且他也不怕競爭,「 我不去看對手,我只會往前看 。」隨著距離實現「把日本製造帶到未來」的使命愈來愈接近,現在山田的心中萌生另一個更大的夢想。他希望有一天,他不只可以將日本製造的品牌推到全世界,更可以有能力幫助產業鏈上下游的人過得更好。他舉例,就像PATAGONIA將10%的利潤捐給環保組織,去改善上游採棉工人的環境一樣。他希望有一天,他也可以讓這條產業鏈上的人們,都可以因為做眼前的工作,讓生活變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