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驗=你的競爭力?
一個人只是年齡增長了,能力和經驗卻沒什麼變化,這樣的人早晚會被年輕人淘汰,年齡成了最大的障礙。
我們總是有一個錯覺,那就是覺得自己永遠年輕,於是我們的頭腦就會自動地將一些問題予以遮罩與過濾,覺得自己應該永遠不會遇到這些問題。然而殘酷的是,時間一刻不停地在流逝,你會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加速變老,真的,尤其是過了三十歲,這種感覺愈發明顯。
你可以在二十多歲的年紀無憂無慮地做著一份簡單的文員工作,然而年過30歲後,你會發現工資顯然是不夠用度的,於是你想換個更好的工作,當你好不容易下了決心在網上海投簡歷的時候,不知道你會不會湧起一種不適的感覺,說不上來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反正這種滋味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是的,好工作你無法勝任,一般工作你又瞧不上,這種尷尬年輕時從沒想過。
必須指出的是,不要在35歲危機到來的時候再檢視自己,那個時候你在職場中幾乎沒有什麼退路了,真正起到分水嶺的年齡,是在30歲。
請檢視一下自己,30歲前,你在做什麼?或者你打算做什麼?
所以,如果你不想在35歲慘遭淘汰,提前步入“退休”陣列,你就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30歲前怎麼規劃?
順著這種思路,請給自己定一個5年或10年的奮鬥目標,然後分解到每一年,再分解到每半年、每季度、每個月,直到每一天。
第二個問題,35歲,當你還在試圖找個文員工作抑或一份行政工作,你可曾問過你自己,你比那些處於風華正茂的年紀滿身幹勁的90後而言,優勢又在哪裡?
你已經不能接受加班了,孩子的作業需要你輔導;你也不能接受一個離家遠的單位了,因為交通太不方便的話,意味著孩子上學沒人送,放學沒人接,更談不上給孩子做一頓可口的午飯了;你也不能忍受一份微薄的薪水了,因為你要生存,你有老人要養,你有孩子要養,你的朋友親戚紅白喜事人情往來更是數不勝數,光份子錢就足以讓你捉襟見肘了。
那麼請問,你比那些年輕人的優勢又到底在哪裡?
難道35歲就意味著“死在職場”了嗎?也未必,除非你擁有一樣東西。
這樣東西,叫做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第一層面,就是技術層面。你對你所從事的領域是熟悉還是精通?你能否在任何一個人缺位元的情況下,能夠迅速挑起重擔,迅速開展業務?
核心競爭力的第二層面,就是戰略層面。30歲了,如果從你22歲踏入職場算起,你已經在一個領域裡精耕細作了八年。問問自己,你有沒有從一個技術崗位升職為管理崗位,去負責企業具體的一個專案運作,甚至是參與企業戰略層面的制訂?
核心競爭力的第三層面,就是看不見的軟實力。比如你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你的時間及情緒的掌控能力,你學習的能力,你的職業化能力,等等。
請記住,如果你能做到以上的三層能力,35歲,就會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主動來找你。
第三個問題,現在,你打算如何度過你的每一天?
凡在一個領域能夠做出成績的或者取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在自己熟悉且擅長的領域,至少精耕細作了十年以上,而那些經常跳槽,無法在一個方向深入積累下去的人,往往一直遊走在職場邊緣,遲遲找不到方向。
按照35歲年齡計算,從你踏入職場的第一天開始,真正留給你奮鬥的時間只有十來年。因此,一旦確立了方向,就不要盲目跳槽,薪水對於人生目標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每一次跳槽都要有一次進步與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重複自己。
談到這裡,順帶提及一點,那就是愛好往往成為很多人逃避現實的藉口。
你可以捫心自問下,有沒有真正讓你茶飯不思的夢想?如果有,那就勇敢追夢。
而如果沒有,或者你的想法很簡單,就想過得比較滋潤一些,那麼任何行業只要你用心去做,都會達成這個目的,不要陷入所謂“愛好”裡不停打轉,用來逃避任何你可能面臨的瑣碎與麻煩,而等你醒過來的時候,可能就沒有合適的機會了,而機會一旦錯過,就永遠不會再有了。
因為時間不等人。當然,如果你已經在這樣的瓶頸裡,也可以換種思維模式,就是非得打工嗎?你可以做小生意、開店,如果你還有其他手藝,比如手工製作,烹飪,借助互聯網工具,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你會寫作,願意做自媒體,也是一種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