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只懂「鞭打快牛」的老闆
一位農夫有一頭水牛和一頭黃牛。農夫拉著兩頭牛犁田,他先給黃牛套上犁枷,但黃牛任憑他怎麼吆喝就是不走,折騰半天沒犁了幾路田。無奈之下,農夫換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動拉著犁往前走,但農夫還是不斷地鞭打水牛。
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來問:“主人,我已經盡心盡力地幫你拉犁了,怎麼還老是打我?”
農夫說:“黃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麼時候才能犁完田?少廢話,快走!”說罷又是一鞭。
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機會就越多,而黃牛卻在旁邊悠哉遊哉地吃草,真不公平!最終,它掙脫犁枷跑了。
事實上,在職場中,“鞭打快牛”的事,也是屢見不鮮。工作越快的人發現,總會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來;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卻一直工作量比較少。能夠克服困難的人,總是在不斷地克服困難;不善於克服困難的人,卻總是可以得到較容易完成的任務。
鞭打快牛的悲劇,實質上是領導力不足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不追究“慢牛”為什麼是“慢牛”
在團隊工作中,我們要想一想“慢牛”為什麼是“慢牛”,確保不要把“快牛”變成“慢牛”。把工作分給不擅長的團隊成員,並且不加指點,就是把“快牛”變成“慢牛”。把工作分給身體精神狀態不好、主觀意願不強的“快牛”,一樣會變成“慢牛”。
2、沒有及時激勵“快牛”
在故事中,水牛多幹了活,卻沒有得到激勵,反而多挨了鞭子,最終“掙脫犁枷跑了”。在團隊工作中,對“快牛”的激勵要及時。不公平感源於付出與回報價值的衡量比對。對於做出貢獻的“快牛”,一定不能不聞不問,甚至認為理所當然。
否則,“快牛”心有不滿,“慢牛”樂得其所,團隊就會變得愈加懶散,負能量佔據上風,這就是向“慢牛”團隊看齊的前兆。
3、對“慢牛”鞭策不足
確定“慢牛”是“慢牛”以後,就是兩種結局了。農夫訓練黃牛學會幹活,或者農夫鞭策黃牛迫使其幹活;再不然,就是殺之或賣之了。在團隊工作中,不能任由“慢牛”一直存在。“慢牛”的無改善的存在,一定會影響團隊的合力,形成反向作用力,降低團隊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