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紐約AI鎖匠融資7,000萬美金

一般做生意都是打鐵趁「熱」,但熱門也代表競爭者多;相反地,若能找到一塊被大家忽略、低估潛力的市場,則獲利反而更好。美國KeyMe成立於2012年,它的定位是「自動鑰匙打印站」。使用者可以在「自動鑰匙打印站」掃描各式各樣的鑰匙,透過這台機器雲端保存。下次若自己忘了帶鑰匙、鑰匙不見、被偷,就可以到KeyMe的「自動鑰匙打印站」用指紋辨識,重新打印出自己的鑰匙,省去找鎖匠的煩惱。該公司成立五年來融資了高達7000萬美金、2017年營收年成長高達300%,今年預計要再大幅拓展市場,達到2000個據點。

KeyMe創辦人Greg Marsh

低度開發細分市場

「鑰匙」、「鎖匠」行業聽起來只是「小生意」,但事實上普遍消費一點也「不少」。事實上,這個高價,來自於鑰匙的「獨特性」和「稀缺性」:沒了鑰匙就回不了家、開不了車。根據KeyMe的估計,以美國來講,鎖匠行業的年產值就達到75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開鎖是一門高度專業的行業。這個行業創新不多,依然大量仰賴傳統鎖匠等待客戶電話上門服務。鎖匠為了學習開鎖的技藝,不僅要無犯罪紀錄,還得花費大量時間學習、練習,甚至取得專業證照才能執業。如此高成本的技藝,往往只能耐心地等不知何時會有客戶上門,所以單次收費不低。

顛覆傳統「開鎖」思維

以往忘了帶鑰匙,解法是找鎖匠開門,但有沒有可能解法是「讓你隨時找得到備用鑰匙」呢?以往全仰賴人工服務,有無可能改為機器服務呢?

KeyMe的崛起,就是源自這種「顛覆傳統思維」的想法,他號稱帶有AI強大機制的「自動鑰匙打印站」—用機器取代人力。這台機器擁有多台內建式相機,用與「人臉辨識技術」相似的作法去辨識每一把鑰匙,讓KeyMe系統可以產生一個3D的立體鑰匙模型,記錄在雲端。一但建立這樣的備份,未來只要忘了鑰匙,就可以到任何一台「自動鑰匙打印站」,透過指紋解鎖儲存雲端的鑰匙備份,30秒內就可以直接打出一把鑰匙。

而KeyMe的系統也因為辨識了成千上萬把鑰匙,開始可以學習不同鎖的鑰匙形狀,讓每一把打出的鑰匙有著比一般鎖匠的鑰匙更好的精準度。更猛的是,除了家用鑰匙外,這台「自動鑰匙打印站」連汽車的晶片鑰匙都能打!儘管這樣的機器雖然初期投資金額高,可是一旦做出規模化,邊際成本將大幅降低。

與實體零售店結盟

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及產品覆蓋率,KeyMe更決定「讓機器在總有一部在左近」。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們跑遍了多家紐約街頭巷尾都有的雜貨店,跟店主人談把「自動鑰匙打印站」放在雜貨店裡,服務周邊社區的居民。隨著KeyMe擴大業務,這個異業結盟,還從雜貨店拓展到各色通路,包含7-11、Kmart、美國知名傢居連鎖賣場Bed Bath&Beyond等。

但作為一個新創公司,KeyMe提供了全美這些通路渴望的價值—幫助通路成為社區的中心、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傳統的零售通路,受到Amazon與各式電商的圍攻,積極地將實體店轉型為滿足社區需求的服務型中心。而幫助被鎖在門外的居民們解圍,絕對是一樣價值加分。

硬體fund raising so easy

初始資金,是任何硬體新創都會面臨的第一道門檻。金額高昂、能否順利出貨、產品開發週期長,都是硬體新創在面對投資人時遇到的挑戰。但KeyMe創辦人Greg Marsh卻認為,若能強調硬體新創帶來的「高單位經濟效益」、「規模化的路線清晰」、「高進入障礙」,並主動消除投資人心中的疑慮,就有機會獲得投資人信任。但他也提到,不要受限目前範疇,要把故事的規模說得夠大,才能引起投資人興趣。

但不管如何,KeyMe的出現又只是另一個AI結合新零售,取代傳統人工的案例。當AI開始侵入服務業的各個領域,新的解法因為AI而誕生、舊的機會消失,也是所有人該思考:該想想解法的時候了。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