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追求新增長 並非追求盈利
Bruno Roche是瑪氏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兼瑪氏智庫的主管。他也是企業管理暢銷書《互惠資本主義:從治癒商業到治癒世界》的作者。早前他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曾表示:互惠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到來,一家企業要想實現新增長,必須學會分享利益,平衡不同的資本形式。
傳統的經濟學模型,是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所提出的 “金融資本”為主導的模型。這種模型認為,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使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事實證明,過於強調股東的利益,成了導致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
Bruno Roche提出,推動經濟發展有三個要素。第一,是提供資源的星球,也就是地球;第二,是將資源改變形態並增加價值的人,也就是人力;第三,是流動性資金和產生的利潤。
在Bruno Roche看來,目前經濟學沒有什麼指標來衡量人的資本和自然資本。有的企業甚至為了追求快速發展,毀掉了一些社會資本和自然資本。而有的企業,努力付出了很多代價在維護自然資本,也沒有得到任何獎勵。
Bruno Roche認為,衡量和管理資本應該有多種形式,而不僅僅是金錢這一種形式。互惠經濟學的出現,重新定義了企業的四種資本,它們分別是:金融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
在Bruno Roche看來,互惠經濟學,目的是尋求平衡,尋求這四種資本形式之間的平衡。但是,如何找到平衡,要看一個企業所處的情況。因為每一個公司、每一個組織的起點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公司的起點,是缺乏自然資本;有的公司,在人力資本或金融資本方面有所不足。互惠經濟學,實際上就是在四種資本形式之間,找到一種實現平衡的方法。這樣既能減少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能提高企業的財務業績。
Bruno Roche認為,在做善事和業績好之間,不一定非要二選一,其實這兩者都可以獲得。
在Bruno Roche看來,一個企業的發展有很多利益相關方。要想真正發展壯大,不能只關注自身的發展,還要關注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比如,一家汽車企業,它的目標可以是大量生產汽車、提升產能,也可以是提高人們出行方式的便利性。如果是後者,它必須考慮到生態系統裡非汽車企業的其它因素,包括城市建設、政府政策、自行車行業發展、行人的行為模式等等。
那麼,一家企業達到什麼樣的盈利水準,才適合跟別人分享利益呢?
Bruno Roche的答案是,並非越多越好。他曾經帶團隊在世界上不同地方進行互惠經濟測試,研究了3000多家企業,並多少跟蹤他們成長軌跡。最後發現,企業規模的增長,和利潤沒有必然聯繫。反而企業的管理水準,和它的收益水準息息相關。而且,在業績方面,那些關注整個生態系統價值的企業,超過了那些只關注自己利益的企業。這意味著,商業採納這種互惠互利的資本主義形式,比沿用傳統的「利潤最大化」的模式,更加公平,也更有效率。
Bruno Roche更表示,在互惠經濟的框架下,他對利潤有一個新的定義,就是互惠利潤。互惠利潤是指,在衡量一個企業創造或消耗了多少價值時,不能只盯著金融資本這一項。要同時核算清楚,包含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在內的四種資本形式。要衡量它們分別創造或消耗的價值。
在Bruno Roche看來,互惠經濟學更像是一套商業管理的方法論。在這套方法論下,企業發展不再靠產出驅動,而是靠投入驅動。比如,互惠經濟學把自然資本看作是一個資產,它不是研究一個地區會產生多少污染,而是看我們需要多少好空氣,以及我們的生產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空氣的品質。這是一種在投入項上的思考,在這樣的思路下,企業可以在商業和經濟發展中,重新發現自然法則,實現企業發展長遠的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