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市場的反思
在人口老化下,人人都話「銀髮市場」有商機,但亦有人話,翻查歷史上針對「老年專屬服務」的公司,往往都沒好下場;例如美國番茄醬生產商亨氏集團,他們早在1955年的時候,就推出了一個系列產品叫Senior Foods(長者食品)。這類食品,是一種果泥形狀的濃湯,其實本質上跟給小嬰兒吃的果泥也差不多。不過為了打開長者的市場,就命名為,長者食品。結果一推出就慘敗,根本就沒人買。到底,銀髮族市場應該如何打開?
其實當中最大迷思,就是不少人都認為長者只在乎產品的實用性和便利性,但事實上,長者跟年輕人一樣,同樣在意身份認同。例如不少創業者都認為科技產品只適合年輕人,但是不適合長者;卻其實,科技產品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一個是快捷,一個是方便。其中共用經濟類的產品,就特別適合長者使用;所以, 如果要想撬動長者需求,不如想想,現在有哪些年輕人用的產品,可能長者也會喜歡,這才是開啟長者需求的正確方式。
在日本,有一間蒲公英介護中心,它被稱作“老年迪士尼”。這裡面總共有250多種給長者的娛樂設施或者娛樂活動,比如說溫泉、唱K、還有像是插花、跳舞、水上芭蕾這種興趣課程。但是,假如光是設施好,它還不足以被稱為老年迪士尼。因為對於養老院來說,設施只是最基本的。有很多養老院都有不錯的硬體,但是長者去了之後,打不起精神、對生活沒熱情。所以即使有很好的設備,他們也不願意使用。
這家蒲公英介護中心,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直到他們引入了一個特殊的運行機制,就是自己發行了一種代幣,類似於遊戲廳代幣。長者每參與一項康復活動,都能賺一定數量的代幣。比如說自己刮鬍子、洗頭,或者散步走路,能賺上百塊。你要是參與一些挑戰性更大的康復項目,賺得更多。賺錢之後能用來幹什麼呢?當然是用來花。在養老中心,你不僅可以買東西,像是自己吃的零食,還能買服務,像是外出逛街、購物、掃墓。這麼一來,長者突然就恢復了生活的動力,甚至在這個機制之下,他們開始主動參與康復,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態都提升了很多。
那養老院的院長,是怎麼想到這個機制的呢?因為他發現,長者退休以後,錢都交給子女保管,自己衣食無憂,無事可做,這就導致他們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價值感。於是他想幫助這些長者回歸到他們熟悉的生活模式(賺錢>儲錢>花錢),來重新找到價值感。從養老院這件事看來,其實長者自己要創造價值的意願很強,而社會需要做的,就是給這個群體提供一個合適的機會和環境。
另外,美國《金融時報》在5月份刊登了一篇《不能忽視中老年員工》。文章寫提,為了給高齡員工創造更舒適的工作環境,有些歐洲和美國的大公司已經在主動調整他們的設備和工作要求。
比如說美國的連鎖藥店CVS,他們就允許員工在冬天去比較暖和的州去工作。再比如說,寶馬和保時捷,他們正在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重新設計工廠,來滿足老員工的需要。斯坦福長壽中心就專門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老年員工更少請病假,更擅長化解衝突,他們有更強的職業道德,而且還更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