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紐西蘭棺材俱樂部 最後的祝福

近年市場興起生命規劃,甚至臨終規劃,可見在這年代,生老病死再不是忌諱的話題。紐西蘭「棺材俱樂部」(The Coffin Club) 創立於2010年,發展至今在當地已擁近20個分部,甚至在英國、義大利也有海外分會。他們讓加入會員「自己棺材自己做」,看似禁忌的議題,卻變成當地受歡迎的俱樂部,原因全是一個理念:「最後的人生,需要最好的告别」!

The Coffin Club創辦人Katie Williams

The Coffin Club創辦人Katie Williams退休前從事安寧照護,陪伴許多接近人生終點的人們安詳走過餘生。退休後他參加了一個推廣終生學習的組織,在一次工作坊中,導師希望學員提出一些大膽的想法,而Williams就回想起過往職場生涯中,參與過許多缺乏個人色彩的葬禮,於是突發奇想:「想自己做棺材」,這就是The Coffin Club的開始原點。

一切由車房開始

自2010年起,Williams召集附近一些有著木工、建築工技能的鄰居帶著工具加入,在自家的車庫發起「Kiwi Coffin Club」。每逢週三早上,俱樂部會員會集合到「總部」裝飾自己未來要住的「豪宅」,每個人的棺材由負責木工的會員完成基本結構,確保尺寸、強度符合規格,再各自由會員接手,完成後續的「裝修」。俱樂部的模式看似簡單,但很多人一時無法接受。兩年內相繼失去丈夫和女兒的Jeanette Higgins回憶起第一次參加聚會,站在一堆棺材前,她被嚇壞了,離開幾個月後,才又再回來。「雖然剛開始我很惶恐,但我發現只要開始動手作,專心把自己的棺木磨亮、上漆的過程中,你漸漸會把『死亡』兩個字拋在一邊。」

減輕家人負擔 用溫暖陪伴最後旅途

基本上,加入該俱樂部的好處是可以省下大筆費用,因為原來在紐西蘭,一般棺材售價約1,700至5,000紐幣,而棺材俱樂部會員只需支付約350紐幣的成本價,幾乎節省了八成,也滿足長輩們想為孩子減輕負擔的心態。然而,但Williams卻認為,棺材俱樂部帶給會員的並不只有金錢上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讓會員們重新找回活力。「我們認為,正面看待死亡會讓一個人重新活起來。」

目前,俱樂部成員大多是退休人士,或是近期經歷過喪親之痛的人,據Williams指出,他們起初往往感到與世隔絕,但透過為自己設計棺材的過程,參與者的精神狀態會明顯變好,原因就是「社交」。事實上,聚會中除了做棺材,也有人會帶自製料理、早茶、下午茶和大家分享,工作室裡放著吵鬧的搖滾樂,彼此的溫暖擁抱與關懷點亮了他們的銀髮人生。而對於家人還在的會員們而言,俱樂部也給了一個機會,輕鬆地與家人談論原本難以開口的身後事。因此,每週三的聚會中,常常見到會員們帶著家人參與,讓彼此都不再抱著遺憾。

化解傳統從業者疑慮

另一方面,俱樂部也為會員們出了本小冊子,教會員如何在沒有聘請顧問的條件下,自己安排整個喪禮流程。因此,有許多新創企業看見喪葬產業「去中間人」的機會,提供線上服務,或以「策展」的精神為當事人客製化葬禮,也提供線上選購棺材的管道。

不過,當俱樂部愈來愈有名,當然就引起傳統喪葬業者的注意。他回想有次打電話給業者想購買一些漂亮的棺材把手,但對方一聽到他是棺材俱樂部成員,馬上就把電話掛了。但Williams不因此感到灰心,反而熱情地持續溝通,並指出俱樂部的初衷,並不是想要搶傳統業者的生意。經過一番協商,傳統業者亦發現他們的客戶,其實也想要多元選擇的棺木,於是開始向俱樂部下客製化棺材的訂單,這些意料之外的收入成為俱樂部持續經營的關鍵;而對俱樂部的會員們,在喪禮規劃上也有了經驗豐富的諮詢對象。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