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手機焦慮 冥想App有商機
智能手機的興起,讓資訊流通更方便。然而,資訊爆發的代價,卻是看太多令人心煩,不看又令人焦慮,因此透過冥想減壓的方式逐漸興起。美國初創公司Headspace,就透過電腦和手機讓冥想和正念的修煉變得輕鬆有趣,只要每天花10至20分鐘,30天內就能跨入冥想殿堂,靜心應對人生面臨的各項挑戰。
Headspace創辦人Andy Puddicombe
Headspace創辦人Andy Puddicombe原是一名佛教僧侶,在喜馬拉雅山上習得冥想技巧,於是在倫敦經營一家冥想診所,協助人們透過冥想專注意志力。他在2010年遇到事業夥伴Richard Pierson,後來一起推出「Headspace」,總部設在加州的Santa Monica,並在英國和美國有數百個分支,提供員工或用戶就近造訪。該公司最初是以舉辦活動為主,2012年才朝向普及大眾的App型態發展。
Headspace將冥想設計成App方式練習,目的是想帶領人們揭開其神秘面紗,消除冥想需要唸頌,或是需要在野外空曠環境才能練習的傳統印象。經過長期努力,逐漸令人瞭解在家裡的私密空間也可以做冥想。
訂閱制成功融資7,500萬美元
Headspace可以在智慧手機或電腦上收聽,其引導式冥想内容具有引人的設計和獨特的動畫,長度從1分鐘到20分鐘不等,並針對壓力、睡眠、專注飲食及轉移憤怒等不同主題設計單元,提供前10個單元免費,後續才需要付費訂閱。
事實上,該公司迅速發展,籌集了7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還與Google Home合作推廣,有超過4500萬人使用它,年營收超過1億美元,估值約3.2億美元。Headspace還參與了臨床試驗,以測試正念在精神上的潛在效果。
有趣的一項發現,用戶嚐試了10個免費單元後,會基於好奇或是想消除壓力而選擇訂閱。他們會有規律的按時收聽,過一陣子後按時收聽的模式可能會略有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週期性的複習已經聽過的單元。Andy認為,人們某種程度上是週期性的用戶,他們會先將學過的東西放在心裡,等遇到生活中的挑戰時,才再回想起相關的單元並複習它。這就是Headspace存在的價值,協助人們將冥想運用到生活中,成為支持他們精神的工具。
同期另一競爭者 爭奪12億美元市場
從來市場都是「耕開有人爭」,除了上述Headspace,市場還有一款名為Calm也的冥想App,推有超過4,000萬人下載,累積了200萬名訂戶,營收從2017年的2,00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5億美元,成為美國成長最快的新創公司之一。2019年2月Calm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成為冥想新創的第一隻獨角獸,之後不到五個月,又增加了2,700萬美元投資,總體資金達到1.43億美元。
(左)Calm共同創辦人Alex Tew和Michael Acton Smith
相比起Headspace,Calm採取了「群像明星制」,冥想課程由多人擔任解說,例如冥想教練Tamara Levitt有超過20年經驗,另外John Armstrong則是史丹佛大學生命設計實驗室的講師;同時,Calm更重金禮聘名人Matthew McConaughey負責講述床邊故事(Sleep Stories),讓用戶聽後一夜好眠。
事實上,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冥想App有12億美元市場,並還在持續成長中,其中Headspace及Calm佔了85%,其他業者則努力在冥想和治療行為間尋找生存空間。例如有一家Talkspace讓需要幫助者透過行動App聯繫治療師網絡,最近在D輪中籌集了5000萬美元資金。未來隨著人們對精神健康愈加重視,相信會有更多冥想新創將古老的正念修煉改頭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