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didas也要突破自我舒適圈

據統計,全球平均每人每年會丟棄31.7公斤的衣服、鞋子,當中只有1%被重新處理再製新品,在綠色經濟潮下,企業都講求REUSE(循環重用)的經營策略,因此, adidas在去年發表了Futurecraft.Loop系列運動鞋,導入了循環經濟中「從(垃圾)搖籃到(消費)搖籃」的理念,把舊鞋循環重造,目前該技術只能重新利用10%,但隨製程升級,最終目標是100%回收再製。

將產品變成服務體驗

Futurecraft.Loop的理念,是整雙波鞋只用了一種熱塑性材料(TPU),以熱壓成型技術組合,不需多餘的縫線和黏膠。當鞋款有損耗或報廢後,adidas 將重新回收,通過清洗、粉碎和溶化等數個過程進行二次生產,重新造出一雙全新波鞋。事實上,這樣的技術從市場角度來看,是adidas試著把波鞋從「產品」變成「服務」的一次實驗。現階段「Futurecraft.Loop」只提供給200位各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為期半年的測試,每雙鞋附上回寄的包裝盒和專屬QR code。adidas從旁紀錄波鞋從寄送、使用、回收到再製造過程的實際狀況,從中分析成本架構,規劃回收機制等後勤配套,同時改善製程技術。

根據adidas預期,將來更參考Netflix訂閱營運模式,只需月繳一消費,波鞋壞了就寄回去換回一雙當季新款,往後消費者擁有的不再是波鞋本身,而是輕鬆的服務體驗。

快速工廠經營方針

其實,早在2015年,adidas就發布一系列「未來工藝」(Futurecraft)造鞋計畫。包括投入大量研發「快速工廠」,透過引入專為波鞋設計的3D打印機,把傳統工廠120天的製作過程大幅縮短到幾週、甚至幾天。讓adidas在傳統大規模、標準化的大眾市場之外,也能爭取小量、客製化的利基市場。

在過去,新鞋上市前分店經理會依過往經驗預估要進多少量,進太多會有庫存、進太少又讓客人買不到。對消費者而言,即使外表再喜歡,版型不合只能忍痛放棄。但在「快速工廠」模式下,消費者買鞋只要到店裡,穿上內含感應器的鞋子到跑步機上跑一跑,就可以根據喜好和腳型量身訂做現場製作的客製化波鞋!

活用VR降低減少跨部門溝通成本

adidas在新品上市前,會進行一連串規模龐大的跨部門溝通:從產品設計、經銷商到零售體驗。但因為遠距會議的限制,常常只能用投影片傳達訊息,交流效率大打折扣,導致彼此產生認知落差和錯誤決策。

不過,adidas引進虛擬實境的技術後,跳脫了平面投影片的限制;於是設計師能用3D模型完整傳達設計理念、行銷團隊據以包裝成動人故事;當場景切換到終端零售店,店員也能在虛擬空間中演示銷售實際情形讓銷售體驗團隊參考,即時調整店面擺設、行銷重點和購物動線。

如此一來,當跨部門間有一致的認知,就能在早期發現許多錯誤設計或流程瑕疵,避免進入量產或銷售時才付出不必要的高昂修改成本。此外,adidas也將擴增實境運用於消費者體驗,在少數店面中提供展示,消費者可以即時修改款式並觀賞鞋子在不同場合中穿在自己腳上的樣子。

在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adidas非常在意團隊裡所有人是否有一致的共識,也很重視流程中因為溝通出問題導致成本增加的嚴重性,而這也是一般人無論在職場、家庭中都必須練習的課題。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