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疫情商機:美國「上門牙醫」商機

一場新冠病毒疫情,幾乎令全球停擺,在各國都實施封城、限聚的指令下,真是牙痛都唔敢睇醫生。美國初創Virtudent就針對這痛點,提供「遠程醫療」,企業只要線上預約,Virtudent就會在指定的時段派出高水準的牙科醫療團隊及設備進駐,為員工進行初步的診斷、簡單的治療,並按需要安排進一步的醫療建議和推薦診所,實行一站式解決所有煩惱。

Virtudent創辦人Hitesh Tolani

根據統計數字,美國約有4,900萬人沒有牙科相關的保險,另一方面,對有保險的人來說,睇牙醫也是一件大事:先要確認保險內容涵蓋項目,再預約牙科診所是否在名單上;到了預約當天還得向公司請假半天,但其實需要的只是10分鐘的簡單洗牙而已。

上門服務省時 員工毋須告假

Virtudent的服務原意,就是「拆解」出預防先於治療的程序,在接受企業客戶預約後,公司會派出牙科衛生師帶著自行設計、只有公事包大小的整套工具,以及遠端視訊設備進駐辦公室,找個空間做為臨時診療室,為員工提供全口檢查、口腔清潔、蛀牙填補等初步的治療,過程中拍下的相關影像、X光片會同步傳送給專業牙科醫生進行判讀。

結束之後,員工會在兩天內收到報告。如有必要,Virtudent會依患者的保險內容,為他們轉介合適的當地牙科,預約做進一步的處理。最後,可選擇以現金付費、也可以授權Virtudent直接請領醫療保險支付。比起傳統流程,Virtudent讓員工只需走幾步路、看診過程幾乎不超過45分鐘,還不用自行處理保險給付,既省時又省力。

為員工與企業創雙贏

事實上,Tolani在創立Virtudent之初,就鎖定一般「到府服務」的消費群族,然而,隨著服務的範圍增加,Virtudent的人力派遣漸漸緊繃。由於每次出勤能服務的人數太少,直接墊高了營運的成本、服務也無法規模化,若價、量都不能持續成長,終將面臨商業模式無以為繼的潛在風險。

於是,Tolani開始分析了美國牙醫學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的統計資料,發現許多人開始工作之後,看牙的頻率就大幅度降低,有些人甚至兩三年才進一次牙醫診所。因此,他決定把公司服務的對象轉向這些埋首工作的上班族。想打進企業客戶,第一關就是負責提供員工醫療福利和保險的人資部門。為了讓人資部門買單,Virtudent的衛生師們跑遍了波士頓的大小企業,一邊宣導口腔衛生的重要性,一邊展示自家的「雲端」服務,如何深入辦公室為員工進行洗牙、補蛀牙、塗氟等基礎防護。

從初期消費者導向轉為企業導向,Virtudent提高了服務的價值,讓企業員工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之下,花最少的時間金錢換來一口好牙。對企業而言,也不需自己蓋一間員工專用的牙科診所。根據統計,企業員工每年因看牙請假的時數高達1億6千4百萬小時!若這些浪費在交通、預約排隊等候的時數全數轉換為生產力,會為企業省下相當可觀的成本。因此如新創公司WeWork、健康保險公司Maxwell Health都成為了Virtudent的客戶。

醫療新創的深度發展

無疑,Virtudent的獲利著重在前段的「預防性診療」,實際上不會執行植牙、治療牙周病等較進階的醫療行為;而是經由牙醫師開出檢查報告後,轉介給當地的診所進行。因此,公司只需聘僱大量、薪資較低的衛生師到第一線進行簡單的醫療行為,而後續診斷只需少量、薪資較高的牙醫師在遠端處理。如此一來,人事及設備成本都能獲得控制。

另一方面,成本控制得宜亦是一面雙刃刀,正是因為Virtudent做得不深,他們必須把量做大並提高效益才能維持穩定獲利。換言之,除了以優質服務穩住既有成果之外,把相同的模式應用到其他科目的「橫向」擴張,再整合醫療保險業者、當地診所推出綜合方案,「縱向」提高附加價值,才能讓公司在醫療新創產業中站穩腳步。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