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藝術無限界 傑青主席的設計與商業

有人話,凡事做到極致就係藝術,其實經營都是一種藝術;尤其做設計的,更往往需要在設計與商業之間取得平衡。余嫿設計創辦人及設計師余嫿(Mary),是一名時裝設計師,同時亦是2011年香港傑青,並為今屆傑出青年協會主席。Mary認為,藝術無界限,經營藝術事業就要突破既有思維,她主力提供企業制服設計的同時,更擁有自家旗袍品牌,不少國際品牌,甚至環球盛事都找她設計制服,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馬術項目的大會服裝,多年來獲得50多個本地及國際設計獎項。「儘管時裝設計師是一種專業,但現實卻是,創意產業從業者的身價往往與年資成反比,做得愈耐,別人愈認為你沒有競爭力。所以我會做自己的品牌,因為時間就是品牌的資產,而且作為一名設計師,你更需要『走出去』多與人接觸,因為透過與別人交流,你可以了解世界新鮮事物,掌握潮流趨勢,讓自己持續成長。」

余嫿設計創辦人及設計師余嫿

Mary的設計事業路,早已源於她的讀書年代。「中學時期我修讀了7年Fine Art,之後再在大學修讀時裝設計,記得當時日做三份兼職,主要是替客戶設計制服,畢業後再在Design House做了十年,進一步加深美術基礎,以及客戶關係管理技巧,後來便成立了自己的時裝設計公司。」Mary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為企業制服訂製,以及自家設計旗袍品牌,其中制服訂製的客戶包括池記、華潤集團、香港眼科醫院、木球會、香港龍舟隊、屈臣氏賽車隊、08年京奧馬術制服等。「今天的企業制服需要同時具備good fashion及functional兩種元素,首先它是客人對企業的第一印象,所以設計上必須融合了企業的形象與文化;但與此同時,不同行業制服都有著不同功能訴求,例如食品公司制服的物料一定要夠耐用,還要配合他們工作時動作較大的需要,所以衣服的長度會設計得比較長,當雙手舉高提貨時就會減少衣衫不整的情況。」她更表示,每次設計前都要先了解客戶的公司歷史、品牌風格,甚至是負責人的管理風格,這樣作品的概念才可以有根有據。

傳承旗袍文化 跨界別產品發展

據Mary指出,公司目前企業制服設計及自家旗袍品牌兩大業務暫為七三比重。問到為何會發展旗袍品牌,她表示其實只是無心插聊下形成。「記得約兩年多前,有兩個團體不約而同邀請我,一個是柴灣青年廣場,我贊助了數位二十出頭女孩,穿旗袍跳hip hop;另一個就是香港失明人協會,為六位失明人士媽媽設計旗袍行fashion show。上述兩件事令我回想,或許是自己受過藝術審美培養的關係,覺得無論面對生活每個起落時刻,我們都要保持一顆欣賞的心去面對,再加上,個人相信『美』本來就是跨越年齡種族及貧富的普世價值,所以促使我展開自家旗袍品牌的概念,將『美』的文化推廣給更多人。」事業上,無論在商業抑或藝術文化層面, Mary也認為旗袍市場大有可為。「長衫,一向是香港文化,尤其旗袍已在香港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近年不少外國女士都會購買旗袍,可說它已成為一種時尚。在文化層面,旗袍能夠突出女性線條美,自己一向喜歡中國文學,所以更希望將中國文化傳承。我曾與不同本地中學合作,為女同學及家長教育旗袍文化,例如講解為何旗袍要及膝,因為這種著法才能真正展現東方女士的端莊美態。另外,我更鼓勵學生共同參與自己設計旗袍,一來是加深她們的中華文化的認識,同時亦可鼓勵更多年青人對時裝設計產生興趣,長遠而言可協助推動業界更有活力。」

另一方面,Mary亦積極推動個人設計品牌,所指的並不止於旗袍設計,而是一種跨界別聯乘。「誠然,設計師的身價與年資往往不成正比,但個人的經驗及技術其實可以透過『品牌』去盛載,加上自己一直相信『藝術無界限』,因此我近年積極向『跨界別設計師』之路進發,希望將自己的藝術觸覺及文化素養,融會於旗袍時裝以外的產品。事實上,幾年前我已與茅台酒集團合作推出100周年紀念產品,早前亦分別與德國寶及某本地鐘錶品牌聯乘推出cross-over產品,寄望未來可以與更多不同界別品牌合作,將自己的設計事業走得更遠。」

Mary笑言,作為一個時裝設計師,最大的滿足感當然是看著別人穿上自己設計的服飾,而她更感恩的是,自己與德國寶合作設計的「牡丹雅頌」系列旗袍,剛於十月獲杭州市中國絲綢博物館作永久收藏展出(下圖),對於一個設計師而言,這是一份實力的肯定

革新校服商機 重拾上學樂趣

談到未來發展,Mary指出除了會繼續深化本身企業制服的合作機遇,以及將自家設計品牌作多元化發展,她更希望在「校服」版塊大展拳腳。「曾聽過不少老師投訴,愈來愈多學生的衣著不合規格,其實大家有否想過,不合規格的不是學生本身,而是已過時的校服設計。所以我現時先以內地做試點,從幼稚園及小學著手,重新設計校服形象;中期目標是以此打入中學市場,畢竟校服是學生每天都穿著的衣裳,如果能夠令他們喜歡自己的校服,學生也能重拾返學的樂趣。」Mary更不諱言,傳統校服在香港其實是一個壟斷市場,因此她會先從內地及澳門市場做起步線,待品牌成熟後才可「回流」為香港學生革新校服文化,亦同時為業界開闢新商機。

Mary 近年致力學校市場推動旗袍教育文化,圖為她夥拍香港女童軍總會,於該會周年晚會fashion show為27名女童軍設計旗袍,當中同學們更有份參與部份設計,從而讓年青人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創業智慧 成也江湖 敗也江湖

作為傑青會主席,Mary坦言自己只有一半時間做生意,另一半時間就是做慈善工作。「自己年少曾受惠於社會,因此必須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回饋報答社會。再者,設計是一個需要互動的行業,我希望憑着自己的經驗,可以為下一代作出貢獻,形成良好的循環。」講到近年青年創業之風日盛,Mary就認為「人」才是成功最重要鑰匙。「曾經有人話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創業從來都是『成也江湖,敗也江湖』。因為做生意的對象是人,所以創業其實就是一種與人相處的藝術。個人相信,與其獨力經營,不如學習分享,有時一個人想不通的事,三人行就必有我師。」的確,在群魚吃大魚的年代,你愈吝嗇分享,得到的只會愈來愈少。

Mary剛於今年獲得「香港文化創意產業大獎2018」,作為創業界一份子,她認為無論你做甚麼生意,銷售的對象始終都是「人」,因此掌握人脈及處世之道才是成功的關鍵。

鳴謝場地贊助:JTL Co-working Center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