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變革管理=以不變應萬變
對於變革管理,中國古代有句話:「利不百,不變法」,意思是:沒有百倍的利益,不需改革制度。這句話偏保守,但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從長期看,需要變以及真正能變的法,因此,最好的變革管理是不變,以不變應萬變。

其實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的情境下,最好的變革管理是不變,以不變應萬變。聽上去是個悖論,但是你在不變的前提下,維持和保護固有的東西,並且改善相應的不足——「開著車的時候換輪胎」,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應萬變的。
存在即合理
一個公司,它現在的生意模式、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當你看到各種不合理的地方時,不要用頭搶天,用頭撞地說,為甚麼會這樣?你試著換一個角度去理解。很有可能這個企業現在這麼做、過去這麼做、延續到今天還這麼做,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個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的基因,是他骨子裡的東西,這骨子裡的東西在過去顯現,一直延續到今天,它這種存在,就具備一定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是希望大家試圖理解,而不是永遠說為甚麼、為甚麼、為甚麼,因為我們大家不是在演電視劇,不是在看電視劇,而是在具體的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想成事、持續成事、持續多成事。那與其去挑戰這些所謂的不合理性,不如在你挑戰之前,想想有哪些是合理的,即使不合理,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甚麼。
利不百不變法
因為變革很難。要明確現狀,無論是公司的情況,還是團隊的情況,甚至包括你自己的能力、狀態,都是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集眾多力量,共同作用之後的結果。一個公司、一個團隊,以及你自己的成事基因,其實是極其難改變的,它是一個眾多積累的過程。
曾經有句話:「百代皆行秦政制。」這裡的「政制」不是現在理解的政治,而是規則,是這個社會的組織形式、行事方式。秦朝之後,各朝各代的很多規章制度、很多帶引號的「法」,都是秦朝時候制定的。它們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的確有各種各樣的修修補補,各種各樣的完善,但並沒有根本的變化。
漸變才是更有效的變革
尤其在現實工作中,團隊對於太快的變革很有可能跟不上。其實漸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比翻天覆地的革命,對一個公司更有效。特別是這些漸變結合了公司戰略的制定和公司的執行,在公司戰略制定和執行過程中逐漸發生改變。作為一個CEO,作為一個核心團隊,心中有一個要達到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戰略目標,每年、每月、每週應該幹甚麼,在幹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哪些組織能力,需要培養哪些價值觀。把這些東西想好,在執行過程中逐漸突出,在做事中,在成事中,逐漸變革。少說多做,會比你說「OK,我要改革了」、「我要大面積改革了」往往強得多。
要變 就要認清主要問題
如果真的要變,就要認清主要問題。問題的根源是甚麼?我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案?哪些方案有甚麼樣的好處和壞處?主選方案是甚麼,備選方案是甚麼?推進這個方案有甚麼樣的路線圖?中間可能會遇上甚麼樣的問題?我有甚麼樣的應急預案?把這些東西完完整整地想清楚想明白,然後狠狠去改。
然而,必須強調一點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準備,特別是充分準備克服困難,把困難想像得比你想像的再多兩倍、五倍,甚至十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