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管理法則:上司忙死,下屬得閒到死?
很多管理者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已將工作好好分配給下屬,但發現自己每天的工作其實就是為下屬「改功課」,結果自己原先擬定的工作就這樣給耽誤了大量時間。
上述所指正是「猴子理論」,源於世界知名企業管理顧問William Oncken所著的《別讓猴子跳回背上》一書,其中的「處理時間管理」和「猴子在背上」的經典管理方法,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管理者必須掌握的技能,也被Intel、惠普、IBM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引入到管理培訓課程當中。
猴子理論,就是關於如何餵養、管理「猴子」的方法論,既要避免猴子因無人餵養而「餓」死,也要避免把太多猴子背在下屬身上,把下屬「累」死。
「猴子」的5個層次
根據該書作者所述,下屬的「猴子」,按任務是否能獨立完成的程度來度量,可以分為5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等待指示(最低層級)。通常是獨立能力最弱的員工,或者任務依賴主管的程度最強的事項,比如剛畢業進入職場的員工,需要主管手把手安排的任務。這類猴子,等待領導明確指派。第二個層次,請示要做什麼。員工發現問題,向領導回饋,等待領導指示採取的行動項。較強依賴領導指派猴子。
第三個層次,提出建議,按照裁斷的結果行動。這類猴子是由員工主動提出來的,員工通常具備一定獨立工作能力,員工帶著幾隻「猴子」來,等待領導選擇方案。第四個層次,行動,但需立即請示。一些緊急、重要的「猴子」,需要立刻決策的事項,下屬能夠較獨立完成的工作,因特殊原因需要立即決策的,通常為臨時突然發,或臨近里程碑的事項。至於最後第五個層次,就是獨立行動,例行性報告(最高層級)。該「猴子」對主管的依賴性最低,通常是下屬全權負責,只是例行彙報溝通,通常不需要什麼決策,按計劃行事即可。
對「猴子」的管理目標是,盡可能多的創造第五個層次的「猴子」,減少第一到第三層級的猴子,不要讓下屬的「猴子」成為自己的「猴子」;同樣的,「猴子」也盡可能多的來自他的上級。
讓下屬管理好自己的「猴子」
每個下屬都有自己的「猴子」,如果都交由上司管理,顯然,管理者自己的時間將變得很不夠用。William Oncken提出的猴子管理法則,目的在於説明經理人確定由適當人選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其管理法則建議有以下6項。
1. 每一個人都應該照看自己的「猴子」。
2. 不要麻煩別人照看自己的「猴子」。
3. 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應明白自己應該照看哪些「猴子」以及如何照看好它們。
4. 不要試圖把自己的「猴子」託付給別人照顧。
5. 作為上司不僅應明確讓下屬知道他應該照看好哪些「猴子」,更需要訓練下屬。
6. 主動幫助其他人背負責任,就像比爾·蓋茨一樣,不僅要背負寫軟體這只「猴子」,還要背負賣軟體這只「猴子」。
領導會鼓勵主動背負別人「猴子」的下屬,只有願意主動背負別人「猴子」的下屬才有機會成為領導,也只有願意主動背負別人「猴子」的小主管才有機會成為真正領導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