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強:藝術傳承 設計人生
德國哲學家Arthur Schopenhauer有句名言 :「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於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人稱「靳叔」的靳埭強博士就最能演繹這番說話,從裁縫走到平面設計,及後成為國際著名設計師,其成名作是為中國銀行設計標誌,而他亦憑著這個設計獲得美國傳達藝術獎以及80年代最佳商標。除發展個人事業外,靳叔亦致力將「香港設計」幅射到教育層面,傳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當中更分別於1996年及2013夥拍劉小康及高少康,由兩代設計師承傳自己的事業心血。「我相信藝術是很公平的,這裡沒有排資論輩,是一個有能者居之的世界,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業界嶄露頭角,甚至是青出於藍。」
靳劉高創意策略始創人靳埭強博士(1979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靳叔於60年代研習藝術與設計並展開設計事業,是70年代新水墨運動的活躍分子。談到自己的藝術設計之路,靳叔笑言是設計揀選了自己。「我自幼於番禺長大,爺爺是一位工藝師,專長於灰塑工藝,更有著『灰塑狀元』的稱號。也許受到爺爺的影響,我經常臨摹他的藏書,因而愛上繪畫,甚至自細已立志成為畫家。」然而,靳叔成長的年代正經歷了中國的種種變遷,時代的動盪讓夢想之路一波三折。「50年代末我從廣州移民到香港與父母團聚,由於學習水平追不上本地學生,加上父親是一位裁縫,為了讓我有一技之長謀生便將我送往學裁剪。在三年學徒生涯中,我學習了製造西裝上衣的技巧,而滿師後亦於怡安泰洋服店當了7年裁縫。」十年的裁縫生涯沒有磨滅靳叔的藝術夢,反而更鞏固他的一份熱情。「其實當年在裁縫店的工作好悶,有時想起明明讀書時美術科成績不俗,奈何現實卻沒有發揮機會,為了抒發心中抑鬱,便唯有聽音樂,以及閱讀音樂家傳記,而在這段文青歲月我受到貝多芬的音樂啟發,更希望日後可以透過藝術去感動世界、反映時代,甚至達致傳承後世的社會效益。」正因為這份覺悟,靳叔遂決定再次由基礎學起,先學素描、粉彩及水彩等,然後再走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藝術道路。
此文章屬部份節錄,全文收錄於《傑青50年》,如欲觀看更多,歡迎按此訂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