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局長對話 黃錦星
曾經有人說,這是一個綠色潮流(Green Tendency)的年代。大家可能也聽過綠色經濟、永續發展、綠色消費等一堆與環保相關的詞彙,他們其實正好說明了環保不單是一份公民責任,對企業而言,它更是一個商業大潮流,蘊含著無限商機。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環保的責任是甚麼;同時,政府又如何在這個環保潮流協助我們捕捉商機?今期本刊邀請了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接受訪問,與大家一一解答上述問題。
黃:黃錦星
環保 從責任到商機
環保的意義,在於為社區提供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對於不少中小企而言,環保往往只是一份公民責任,但其實,所謂永續發展其實是指企業透過各種對社會及環境生 態產生的附加值服務,是讓企業發展自己功能的機會。社會企業責任私根本,就是與社區、以及消費市場的一種聯繫,若然與消費者斷絕聯繫,企業自然不可能持續 發展。
你認為環保對及香港整體經濟成長的意義如何?
黃: 對每個經濟體系而言,環保不僅是一個潮流,它更影響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就以我們環境局為例,本局首個工作議題就是空氣質素;事實上,一個城市的空氣質素不 止影響個人,同時更會影響外國投資者的營商意欲。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我們需要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及投資者,如果我們的城市空氣污染,首先是引致公共衞生 受損,背後引伸的 經濟成本就是醫療成本大幅增加,同時企業生產力亦會因而受損,由此可見,良好的空氣質素是吸引外來投資者的重要因素。香港政府在這方面 也投放了不少資源,例如最新年度施政報告中,我們就投放了100多億港元協助淘汰老舊商業柴油車,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透過各種良好的基建改善香港整體環 境,吸引更多投資者,增加香港競爭力。
另一方面,目前香港人處理廢物幾乎是「零成本」,這樣對堆填區造成了 很大負擔;事實上,近年很多先進國家都引入了垃圾徵費,我們認為適當制約有助資源循環管理,其中污者自付的原則既顯得公平及先進,同時亦可助舒緩整體社區 處理垃圾的壓力,有助社區的可持續性發展,締造更理想的營商環境。
那麼,你認為現時香港企業對環保的參與度及認知性如何?同時,中小企參與環保的意義為何?
黃: 我 個人相信,今時今日普遍香港人的環保意識已大大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知而後行」。本局一直都有透過推行不同的約章及獎勵計劃,去協助企業推行環保 政策,其中我們有一個名為「香港環保卓越計劃」,是以達致卓越環保表現為目標的一個環保計劃。我對比了過往歷屆資料,發現中小企的參與度有持續上升的趨 勢,由2012年的50多間攀升至今年超過100間,數字背後說明了愈來愈多中小企開始重視對環保。事實上,在剛過去的頒獎禮中有一間中小企得獎者分享 到,透過參與環保,他發覺除可減省一些營運成本外,更有助提升自己公司的商譽,無形中建立了更多商機。
此外,我們亦有一個「清潔生產伙伴計劃」,目的是鼓勵和協助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港資工廠採用清潔生產技術和作業方式,此計劃的受惠對象主要是港資中小企,他們除可得到財政的支援外,更重要是可以獲得技術與知識,並藉此向內地企業起了一個示範作用。
承上題,他們又如何在環保潮流下捕捉商機及締造經濟效益?
黃: 就 如上述所言,透過參與本局不同的約章及獎勵計劃,中小企業可以從中提升了自己的技術及競爭優勢,贏得了更多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就以前述的「香港環保卓越 計劃」為例,儘管參與的中小企有上升趨勢,但我們發覺參與的企業主要集中於建造製造業及工業服務、服務業、商舖及零售業,以及貿易業,其參與率只佔了整體 企業一成左右,是以我相信中小企業未來尚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另外,我們亦回應了業界和市民的訴求,將會透過 設立「回收基金」支持回收業可持續發展,項目的總額為10億港元。我們的理念是以配對形式,即由回收商因應不同物料建議如何提升質量,雙方各出一半資金, 並為項目設下期限;是項回收基金預定於每年尾至明年初推出,目標是協助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
剛才你提到對回收業,事實上這也正好反映香港環保產業目前尚停滯於下游層面(外國的綠色產業早已遍佈上中下游的產業鏈層面),政府有何政策扶助本地綠色產業朝向高增值發展?
黃:綠色產業擁有個廣闊的產業鏈,因此政府轄下多個機構及組織都會照顧不同產業層面的需要,例如科學園就會提供租金優惠,重點協助綠色產業的發展。除了回收業,綠色建築也是香港的重點綠色產業,例如九龍灣零碳天地就是展示綠色高端科技的場所,是支持綠色科技發展的搖籃。
香港企業近年愈來愈重視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而外國將更早已保育(conservation)這個概念發展成一系列商機,你認為經濟發展與保育應如何取捨?可否有一個雙贏方案?
黃: 其實這是關於經濟發展、民生,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平衝取捨課題。我們明白,對於不少企業持份者而言,環保及保育其實有著一定的資源成本,就以購買環保車輛為 例,其售價可能比傳統電油車高昂,對中小企而言可能會購成壓力。因此我們推出「綠色運輸試驗基金」,支持申請者購買環保車輛,並由政府提供補貼差價,鼓勵 商業車輛朝向環保減排的方向發展。透過此項目,我們相信有助更多企業參與節能減排,同時亦起了一定示範作用,鼓勵更多中小企參與環保。其實這也是企業參與 保育的一部份,因為香港地少人多,街道比較狹窄,車輛排放廢氣問題嚴重,而透過上述的計劃,只要能鼓勵愈來愈多企業購買低排放車輛,其實就等於鼓勵他們參 與空氣保育。
另一方面,綠色辦公室已成商業潮流,好像剛才提及的零碳天地其實正好為中小企示範了綠色辦公室 的優勢,鼓勵更多企業參與環保。事實上,從最早期的清新空氣藍圖到目前的資源循環藍圖,現屆政府都希望能有系統地推行環保教育,因此,我們未來亦會制訂一 個節能藍圖,主要就是推動剛才所講的綠色辦公室文化。
香港適合發展綠色產業
近年,綠色企業在外國成為一個很大的經濟動力,尤其當地政府在科研及資金等方面都給予很大力度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對投放資源在教育宣傳方面,提升人民的環保意識,帶動相關綠色企業發展。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到底我們有否發展綠色產業的條件,而政府在這方面又有何支援?
若以商業角度出發,請問你認為香港具備發展綠色產業的條件嗎?同時,宏觀香港的產業分佈,你認為香港最有機會發展的綠色產業是哪一項?
黃:個人而言,我認為綠色建築及回收業是香港最具發展潛力的綠色產業。先說,綠色建築,香港是繼英國後世界上第二個獲綠色建築認證的地方,同時我們亦是
全 亞洲首獲綠色建築認證的城市。我們可是在90年代已有綠色建築的概念,擁有先導的地位。事實上,現代的綠色建築已經不止單純的建築,當中涵蓋了生物多樣 化、綠化、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水資源、污水與垃圾改善,以及室內健康與環境等多個元素;因此,一些能夠帶來節能減碳等附加價值的綠色行 業,如LED照明系統或其它能源效益管理方案,往往就是中小企進入這個市場的最佳切入點。另一方面,香港的土地無疑比較缺乏,因此發展與土地相關的綠色產 業委實是一個挑戰,但與此同時,香港在較件配套上卻擁有不少優勢,包括我們擁有健全的法制、高度自由的金融體制及營商環境,以及在人才條件方面,香港涉獵 了中西兩種文化、具創意、靈活度高,上述的優勢其實說明香港其實很適合發展高科技及高增值的綠色產業。
至於 回收業方面,其實這也涵蓋了廢紙、廚餘、木、玻璃、塑膠,甚至電子廢料等,上述的資料循環都需要出路,當中其實蘊藏了無限商機。事實上,我們可以將收集到 的垃圾,售予不同的合作機構,再予以回收再造;又或將收集後的廚餘售予農場作肥料,或交中央收集處處理並「轉廢為能」,而膠樽、玻璃樽及紙張等亦可售予回 收商。我相信,回收業的興旺除有助促致減廢目的,市民亦毋須增加負擔,完全是一個雙贏局面。
中國環保風
近 年,中國正積極採用各類環保技術,以改善環境,其中「十二五」規劃期間,內地政府更打著實現綠色發展以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旗號。中國 內地對環保設備需求大增,不少外國公司均希望把握當中機遇,借助香港拓展內地市場,香港作為中國的南大門,箇中又有著多大商機?
不少人都愛將香港與新加坡作比較,但其實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是一個很強勢的機構,例如工廠沒有遵守相關法規,環境局有權停止他們工作;相比下,香港環境局則顯得溫和得多, 你認為這對投資者而言是否一件好事?但與此同時,站在環保管理角度而言,這是否一件壞事?
黃: 每個城市或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政制背景,土地的多寡也會影響法令的制訂,因此兩者很難直接比較。事實上,香港的環保法例也有一定嚴格規管,例如在空氣、排 污方面也與很多世界先進地方睇齊。說到與新加坡的競爭,其實香港在綠色建築方面先比新加坡更早萌芽,而新加坡政府在近十年的確很大力推動這方面的發展。其 實,在環保建築界有一個每三年一屆的盛事「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SBE),其地位就好比業界的世界杯,每個城 市都希望爭取到主辦權。適逢最新一屆將於2017年舉行,結果香港成為了主辦城市,我們是繼東京在2004年後第二個獲得主辦權的亞洲城市,這件事對本地 發展綠色產業有著很大鼓舞作用。我個人很希望業界可以把握這個難得機遇,一來既可以與不同企業作技術交流,同時亦可藉此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優勢。另一方面, 本局每年都與貿發局舉辦環保展,近年參展的內地企業愈來愈多,事實上,中國政府近年致力發展環保,而內地企業一般缺乏前端環保技術,對進口環保技術和設備 需求殷切,我認為這是港商展示技術的好機會,因此香港的綠色產業其實商機無限。
可否分享一下貴局有哪些環保政策協助中小企業發展?
黃: 我們主要分為獎勵、資助,以及推動業界發展幾方面來協助中小企業的環保發展。就以「香港環保卓越計劃」來說,我們最近引入中小企的環節,市場反應亦屬正 面,我們的目標是鼓勵更多中小企參與環保。至於資助方面,「清潔生產伙伴計劃」的受惠對象主要是港資中小企,透過生產力促進局的中介角色,更有助將我們的 環保訊息及知識傳遞給中小企業。
此外,新增的「回收基金」除可用個別公司名義申請外,我們亦接受不同公司組合聯名申請,甚至容許以商會名義申請。當中,商會若能提出兼顧各方的合適項目,以提升回收的整體效益,更可獲全數資助。
展望未來,貴局有何發展藍圖?
黃: 環境局有四大發展範疇,分別是空氣、資源循環(廢棄物處理)、節能(包括電力相關及綠色建築),以及生物多樣性。我們的宗旨是以循序漸進方式,有系統地規 劃環保政策的發展,就首兩個綱領,我們已經分別推出了「香港清新空氣藍圖」及「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前者是將改善空氣質素的任務提升至跨部門層次,目標是 令到香港成為全球其中一個對空氣質素有最深入理解的地方;至於後者則以資源循環角度處理廢物問題,帶領香港的廢物資源管理邁向更平衡的結構,扭轉以往本港 過分傾斜於堆填的廢物管理模式。預計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我們會開始推行節能減排;至於生物多樣性的自然保育課題則將於2015年底起動。個人相 信,四個藍圖可以涵蓋香港的主要環保發展議題。
最後,我想特別提及的是「廚餘藍圖」,香港目前有四成廢棄物 為廚餘,因此我特別呼籲從事飲食業的中小企業,請參與我們的「惜食約章」,從源頭做起,減少浪費。另外,我們亦構想推出類似「咪盞嘢食肆」(暫名)的認 證,鼓勵食肆可就客人需要減少食物份量,例如招待女性客人時可以少飯一點,這樣既具經濟效益,亦可避免食物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