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EM應用成商業大勢 專業平台有商機

這是一個創科的年代,甚至2018年度香港財政預算案都投放超過500億元致力發展創科產業。然而,香港教育制度一直被指「落後大市」,因此教育界近年致力推行STEM教育,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創新力」(Creativity)。正一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國強(Paul),從90 年代初投身設計創意工作,多年來經歷了博物館展覽、大學教育工作、通訊科技等不同範疇工作,在2000年前創立自己公司,主要從事設計思維商業化,並分別應用於教育平台、食物創新,以及文化產業三大業務,目標就是透過整合建設一個「專業交流平台」。「今日是一個平台經營年代,但同時亦是一個專才年代。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個自由的知識及文化互動交流,因此我希望揉合上述三個不同業務領域,打造一個專業交流平台。目標就是將知識分享及傳承,始終,我相信知識才是推進時代發展的核心動力。」

正一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國強

Paul認為創新思維的意義,就是要了解社會的變化,從思考及實踐中成長。「回顧過去28年事業路上,我也是在創業與打工之間交替循環。因為我相信,要了解市場生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從工作中學習實踐。」

創新思維提昇客戶商業效益

席間,Paul多次提到「創新」的重要性,因此在營運方面,他公司的三大業務範圍,即教育平台、食物創新,以及文化產業,其實也貫徹了STEM「學習 + 科技 + 實踐」的核心元素。「教育平台與文化產業是搭建『專業交流平台』的重要基礎。簡單而言,這就是一種共享經濟模式,個人認為香港擁有國際化視野,以及自由文化交流的優勢,再者,面對經濟轉型期,不少產業都面臨『斷層』情況,公司亦對『專才』有殷切的渴求,因此,我們的平台主要是集中一班專業人士的『知識共享』,例如專業設計師及建築師等,因為專業人士往往就是最好的mentors,他們能將各種知識帶到實踐層面,透過這種知識『傳承』,有助大學生更快融入商業社會,有利於整體產業的長遠發展。」對於食物創新,Paul則指出背後其實是一種社群教育。「我們曾協助某本地經典食物品牌重新包裝,一來是迎合市場需要,透過活化品牌去開拓新世代潛在客戶,但與此同時,我們更協助客戶同步成立了一個食物博物館。在於社群效益而言,這樣可以發揮『珍惜地球資源』的教育意義;即使在於商業角度,因著品牌與教育social impact的無縫連接,更有助提昇客戶的忠誠度。」Paul多年來獲到各界肯定,包括在2011至2013年分別奪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 環保建築大獎及FuturArc 領袖大獎和最成功設計大獎,並於2015年榮獲建築環保評估協會頒發綠色環評室內建築鉑金級評級。

Paul一直致力推動STEM教育,去年他更創辦一個教育新思維STEM+D平台,透過活動形式及教學案例,組成免費知識交流中心,從而凝聚啟發新一代創新力的社群。

STEM企業培訓 中小企活用基金發展創科

近年,科技革命沖撃了不少傳統產業,Paul就認為,中小企應該透過STEM思考模式,活用身邊資源達到轉型的效果。「其實STEM背後的訊息就是:人要解決問題,不只能思考,必須動手實踐才能找到解決方法。做生意也是如此,對於中小企業,我們其中一個業務就是企業培訓,透過創新設計作為企業診症,了解他們的業務痛點,其實所謂『創新』包括了創新理念、科技融合,以及商業模式三項元素,創新理念就是如何將創意融入生活,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科技融合就是發展產品、服務及平台,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商業模式-將創科與傳統企業掛勾,發揮市場效應。」

與此同時,Paul亦非常重視「落地」配套,協助中小企實踐企業轉型。「我們會協助中小企申請不同政府基金,甚至對接大學教授,協助他們發展創科領域的業務。這樣的好處是,中小企毋須背負人力資源壓力,同時亦可協助大學的科研產業化,締造經濟效益。所以,只要清楚自己的市場定位,透過活用身邊資源,中小企一樣可以有方法去發展創新產品、創科服務,甚至平台經濟。」

Paul認為香港的法制、融資體系,以及人才優勢,為創科經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市場土壤。展望未來,他更希望繼續深化教育業務,透過個人及企業層面,全面協助香港邁向創科經濟年代。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