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Hard?不如 Work Smart!
- Kevin Chan
- 6月2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職場上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非常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努力地工作。根據《麥肯錫工作法》(The Mckinsey Way),要更聰明地工作,或許可以參考以下的一些思路。

不要妄想燒幹大海
所謂把大海燒幹,就是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想要把事情做得面面俱到,在思考的時候,也希望準備好了再行動。但這樣是不行的,因為你什麼都想做,意味著你的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分配,看似很努力地工作了,做了很多動作,但最後僅僅完成目標進度的70%,甚至更少。
因此,不要妄想燒幹大海,而是要有大局觀。在經營上,有很多問題很多坑是設想不出來的,只有走在路上時才會發現。馬雲在接受採訪時就分享到:「做阿裡巴巴的時候,我根本沒想過做支付寶,做阿裡巴巴的時候,碰上ebay,如果ebay這麼搞下去,我是一定會輸掉,那我就做個淘寶。結果在做淘寶的過程中,發現沒有支付怎麼辦,如果我不做,我等銀行,沒有一家銀行願意做。那我就做個支付寶。突然發現物流不行怎麼辦,那我再做個菜鳥,所以這就叫沒辦法。」
因此,當路線大致正確,就要立即開始行動,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找到關鍵驅動因素
如果出現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那麼就會按下葫蘆浮起瓢,你一直在救火。怎麼辦?不要把整個問題撕成一片片小問題,而是要深入鑽研問題的核心,抓住事物的第一性原理。
找到問題還不夠,還要解決它。怎麼做?就是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把自己的所有資源,集中在這個問題點上,全力以赴解決它之後,再去解決其它的痛點。你能發現真正的問題,就能產生十倍的功效。如果你再用上三倍的功力,就能產生萬倍的效果。
這就是: 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揀選好摘的果實
你做變革,或者作為空降兵,為了成功落地,一定要先取得小勝利,這樣可以贏得信任,證明能力,等坐穩位置後,可以順利推進改革。其實完成目標也是如此,目標太高,容易讓人望而生畏。換言之,就是要先摘好摘的果實,這麼做,可以幫助你建立信心。
如果你還是覺得難,那麼有一個方法,就是你可以直接把它們拆解成更具體、簡單易執行的步驟。你把目標簡化,可以讓你更快啟動,一開始有點難,但是慢慢地,就習慣了,可以更快獲得下一次成功。
正如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所說的: 「成事沒有那麼難。就是把『不可能』三個字,拆解成三百個、三千個技術步驟和參數,然後挨個攻克。」
從目標著手,從解決小問題幹起,慢慢地,就能積小勝為大勝。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次做好一件事,除了是說要在工作中聚焦,做到深度工作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試圖去做整個團隊的工作。
老闆有老闆的重任,管理者也有管理者的責任。但大多老闆、管理者都會認為自己是房間裡最聰明的人,團隊裡的大事小事都得自己親自參與。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是做不到面面俱到的。自己大包大攬,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還會抑制團隊的成長,導致目標完不成。
每天繪製一張圖表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有新收穫。把它們記錄下來,將有助於推進你的思考。
曾國藩每天用正楷寫日記,將日記分為八欄,分別是「讀書」、「靜坐」、「屬文」、「作字」、「課子」、「對客」、「回信」,每日按格填寫,幫助自己反省成長。
另一方面, 你還可以建立錯誤日誌,將每次犯錯的時間、事件、原因以及改進措施都詳細記錄下來。定期回顧這些日誌,從中總結規律,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現習慣性錯誤,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在每一天工作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一步步逼近季度目標、年度目標,乃至人生目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