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執著於「沉沒成本」 只會拖垮你的公司 

  • 作家相片: Kevin Chan
    Kevin Chan
  • 3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ree

經濟學有一個詞彙, 叫做「沉沒成本」。所指就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心力、時間、金錢、精力等等。

 

舉個例子,你在商場買了一雙鞋子,鞋子的大小是沒有問題的,但當你真正穿的時候,發現夾腳。但商場卻告訴你,錢貨兩訖,恕不退款。

 

這時候,有些人會經歷這些心理歷程:首先是「不甘心」。倘若這雙鞋對你來說越貴,你嘗試穿一下的次數也就越多,想多試試,希望能夠穿進去。但這麼做,會讓你受更多的苦,因為確實是穿不了。然後是「僥倖」。你發現真穿不了,也接受了這個事實,但你還是捨不得扔,你會放著,想著過一段時間再試試。鞋對你來說越貴,你存放的時間越長。最後是「絕望」。無論這雙鞋放多久,都是穿不了的,到最後你絕望了,就扔了它。

 

但是等你扔了這雙鞋後,你才發現,你為了它浪費了很多精力,為一雙鞋,生了特別多的悶氣,讓你特別內耗。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接扔掉。事實上,這就是沉沒成本效應。那麼,為甚麼會有沉沒成本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損失厭惡」的理論,說的是 相較於得到一些東西,失去一些東西,你會更難受。你在路上撿了一百塊錢,你有點高興。但你發現你撿的100塊錢丟了,雖然你甚麼也沒有損失,但是你會特別難受。

 

同理,你想到你要扔掉一雙好看的鞋,而且還是嶄新的鞋,這時候你也會很難過。

 

通常, 害怕損失的人,卻往往損失最大。但也有一些人,特別果斷,懂得及時止損,買了一雙不合適的鞋,發現穿不了,而且也無法退。怎麼辦?要麼直接扔掉,要麼將這雙鞋送人。這類人是很簡單的,從不糾結,很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甚麼,所以能夠及時止損,因此也省下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將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出最重要的決策。

 

著名心理學教授Hal Arkes曾說過:「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為不甘心,這是很多人不懂得及時止損的原因。」正如上述買鞋的案例,既然已經錯誤地花掉了一筆錢,而且是無法挽回的。那麼就不必要再多糾結,也不需要再在上面花時間,而造成更多的沉沒成本。越糾結,越痛苦,所以還不如直截了當放棄,這正是 「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

 

在經營上,不少管理者都會盲目給自己增加沉沒成本,是因為你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比如目標。所以,你要有目標導向的思維管理者説明員工定目標時,也要抓住主要的目標,最重要的結果目標,其次才是過程指標,這樣才能保證大的方向不出錯,不會被別的事情所帶偏。

 

懂得放下,及時止損,也是另一個高效的開始。

Comments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 2025 BizHK創業人誌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