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衝突 擅於和解
- Kevin Chan
- 1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和他人發生衝突。其實,有衝突是很正常的,但最重要是做到:敢於衝突,並擅於和解。畢竟,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存在一個完全符合你期望的人,當想法不一樣的時候,矛盾就出現了。

為甚麼要敢於衝突?我們為甚麼要敢於衝突?發生衝突,能達到這3個目的。
表達自己的立場
有一些管理者,他是一個老好人,沒甚麼原則。無論下屬提甚麼要求,他都答應。他永遠沒有自己的底線,太害怕衝突。如果你是這樣一個人,那麼下屬就不會聽你的,這樣你是做不好管理的。
所以在下屬碰觸你底線的時候,觸碰紅線的時候,你要敢於衝突,表達你的立場,捍衛價值觀。否則,所有人都不會敬畏。
守好彼此的邊界
不僅是上下級會有衝突,你和同事、朋友之間也會有衝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和邊界,在這個範圍內,誰都不能進來。一旦進來,就容易產生矛盾,一進來就越位了。
如果你的邊界被打破了,你覺得不舒服了,那你一定要學會說「不」。
很多人內耗,感到焦慮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敢說「不」引起的,如果當場不說「不」,下次別人還是會我行我素,來侵犯你的邊界。
例如明明是他的工作,但他卻把工作甩給你,一旦你默認接受,後來他就會將甩鍋變成一種習慣。所以別人侵犯你的邊界的時候,你要敢於衝突,有意識保障自己的權益,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解決問題實現成長
同樣,有衝突的時候,也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和思考。例如,在創新專案上,團隊成員之間的爭論,不同觀點交鋒,能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有利於發現問題,並且尋找到解決方案。
美國通用汽車總裁斯隆也非常看重這一點,他主持一個會議,如果會上沒有面紅耳赤的爭論,高層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全員擁護,他就會宣佈:「現在休會,等到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再開會決策。」所以,好的關係,不是一味的隱忍和退讓,而是要敢於衝突。只有讓問題爆發出來,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亦不能只製造衝突,任何關係如果只有衝突,最後就會四崩五裂。因此,在衝突後還要尋求和解,讓衝突歸零。那麼,該怎麼做呢?
理解人性
面對衝突,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要冷靜下來分析。很多時候你以為的衝突,只不過是表面衝突。因此,要先正確歸因,明確自己面臨衝突的關鍵要素是甚麼,你要看到衝突這個表像的背後,隱藏著甚麼樣的本質。
你要向下挖,挖到人性最深層次的欲望。看一看,他真正的需求是甚麼,是利益問題,還是安全感不夠,或者是沒有滿足對方被尊重的渴望?
當你洞察了人性,能換位思考,瞭解對方真正想要的,就找到了衝突發生的最本質原因,就能對症下藥了。
強化共同的目標
知道衝突的根源後,下一步就是解決問題。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偽共同體的概念。甚麼意思呢?就是他們表面上是一個共同體,甚至喊口號,說要團結一致。但他們面對衝突時總是想盡辦法逃避問題,他們將事情最小化,徹底忽視它。但這樣做,矛盾並不會消失,而是淤積在心中,有一天會以另外的形式加倍地爆發出來。
而真共同體,一旦有衝突,他們不是逃避,而是把問題擺在桌面上,當達成共識團隊會更有凝聚力。
因此,要打造真的共同體。核心就是我們要摒棄本位主義,來強化共同目標。例如在職場中,沒有多少人來工作是為了跟別人吵架的,都是想做好工作,完成目標,拿到結果。目標和價值,是所有員工最大的公約數。因此,要探討一下,公司要實現甚麼目標,實現目標的意義是甚麼,團隊和個人,要實現甚麼目標,實現目標的意義是甚麼。
從人性出發,找到雙方共同目標和共同價值,就能凝聚共識,化解衝突。
建立信任
人類社會的很多衝突,不是源於利益衝突,而是源自誤解,也就是錯誤的預期。的確,很多時候我們之間有衝突,有矛盾,是因為我們不瞭解,所以有了猜疑鏈。所以當解決完衝突後,還要建立起信任,要消除掉彼此的戒心。在《信任的速度:一個可以改變一切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信任有4個核心因素:誠實、動機、能力和成果。
誠實,就是你必須是一個誠實的人,總是講實話,有說實話的信譽。這樣你說話,才會有可信度;善意,即是你的出發點,是為了彼此好,是為了彼此成就。而不是歪曲事實,攻擊別人。你也可以通過裸心會或者一對一溝通等方式,向對方釋放你的善意;能力,就是指你要有優秀的能力,有足夠的專業和技能。你是權威,更容易贏得對方的信賴;成果,代表你之前解決問題,總是對事不對人,並且有效地解決過衝突,會更信任你。
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