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話你「唔得」 可以點樣拆局?
- Kevin Chan
- 5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職場迷霧中,我們都在經歷「鬼打牆」深夜加班趕出來的方案被老闆批得一文不值,在年度總結會上被當眾質疑「專業能力欠缺」,更甚者,當你追問具體哪裡不足時,對方總是用「自己再想想」、「態度決定一切」這類說話推搪。但其實:老闆的否定像面哈哈鏡,照出的未必是真實,卻折射著職場生存的潛規則。

蠢人才較真:職場較勁的沉默成本
事實上,這就是一場「職場生死局」:當老闆說你不行時,糾結「到底哪裡不行」就像在迷宮裡找出口。老闆的批評不需要真相的情緒表達,與其在是非對錯裡打轉,不如在得失利弊中權衡。老闆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幫手,不是法庭上的辯論對手。
職場的較量從不在明面的對錯,而在暗處的平衡。與其在口舌上爭輸贏,不如在行動上見真章。
預期值管理:被忽視的職場必修課
職場的優秀不是絕對分數,而是「預期差管理」。不少職場人總是盡力表現自己的優秀,把老闆的預期值拉高,反而拿到結果時讓老闆失望。
就像老闆給下屬「畫餅」,當無法兌現的時候,下屬心裡產生的變化是一個道理。當老闆覺得你只能打60分的時候,哪怕你做到70分,給老闆的都是驚喜。
可如果老闆認為你能做到90分,哪怕你拿到89分,在老闆的邏輯裡,都是能力不足的表現。
未必是你能力欠缺,而是沒有做好老闆的預期值管理。
職場彙報不是學術論文,關鍵要符合決策者的思維框架。要記住,會幹活的人懂得把老闆期待值拉到腳踝,而不是吊在頭頂。
打斷你的腿,再給你一副拐杖
老闆否定下屬的能力,逐漸讓下屬自我懷疑,然後再給予一定的資源傾斜,讓下屬感覺,如果不是老闆的支持,自己還真就不行。
當你因資訊壁壘頻頻犯錯,他遞來的過時資料就成了救命稻草,最終完成「沒有我你早被淘汰」的心理馴化。
真正的職場情緒高手,就是讓你跪著接過他遞來的輪椅,還感激他賜予你移動的權利。
枱面下的需求:老闆永遠不會說的真相
滿足工作需求的同時也要滿足老闆的需求,有時老闆不能明說,通過否定下屬的方式點到為止,而深諳職場之道的人,立刻明白老闆的意圖,而傻乎乎反思自己的人錯失良機。
要明白,老闆的需求往往以工作需要的方式呈現在下屬面前。在老闆的邏輯裡,只是滿足工作需要,卻無法滿足老闆需要,也是一種能力不足的表現,只是有些事情不能擺在枱面上講,就需要下屬「有眼色」了。
職場枱面上談能力,枱面下談的是生存哲學。 老闆的否定有時是摩斯密碼,破譯者才能拿到晉升金鑰。
能力不足真相:成年人的職場沒有老師
老闆不是老師,能指出下屬能力的欠缺有時已經是在點撥了,還要讓老闆指出不足之處,就像是把飯喂到嘴裡。
老闆更願意做篩選,而不是做培養,畢竟老闆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如果說能力真的存在欠缺,很多老闆根本不會提醒,而是直接讓其他人接手就好,何必多此一舉?
學生的成績與老師的業績掛勾,下屬的能力未必能影響到老闆利益。這個不行換一個,至於教下屬,根本沒必要,點撥你能力不足就已經是恩惠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