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
2008年,太平洋精鍛想要對結合齒、錐齒輪類產品製造工藝、製造精度和生產效率做出進一步的改進,但苦於當時他們所掌握的鍛造工藝已經觸頂,於是,如何突破成了問題。
時任太平洋精鍛技術情報科科長的王耀祖剛從南京理工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培訓學習結束。面對公司齒輪類產品工藝的突破問題,他首先就想到了地方科協不久前推薦太平洋精鍛在專用電腦中安裝的國外發明專利「資料庫檢索」系統。
想要追趕世界的潮流,就不可避免地要應用到別人共用的知識。
而科協鼓勵安裝這一專利系統的目的恰恰就在於,讓企業根據技術研發的需要,在系統中查找國外專利中相關的發明專利,瞭解並借鑒他們面對同類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案,找到二次創新的突破點,進而應用於自己的產品開發、設計中,最終再形成新的發明技術。
在2010年,泰州市科協多次到公司開展系統應用培訓,王耀祖組織鍛造工藝員張豔偉等人從專利系統中檢索到美國的一件鍛造專利以及鍛造裝置,經過分析之後,總結出了專利中的思路。在此啟發下,他們運用TRIZ理論(一種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背後的理論和方法工具),對結合齒、錐齒輪類產品的工藝流程和模具結構做出了改進設計,並最終形成了自主專利。正是這項改進,不僅大大提高了太平洋精鍛齒輪類產品的精度和生產效率,僅一年的模具製造成本就降低了360多萬元,利潤增加了近千萬元。
這一舉措,很快被中國科協推薦為創新代表應用典型,並引起了時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馮長根的重視,2012年8月專門帶人前來調研。太平洋精鍛也首次在全國科協創新專題(部長級)大會上以「企業科協資訊推送工作情況彙報」為主題做了案例分享。
王耀祖作為主導人,經過一次次的實踐與經驗積累,也早已變成了「智慧財產權達人」,2020年被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評為「智慧財產權工作先進個人」。
大多數人都認為創新是指某個時間點上,某些人的突發奇想,但如果縱觀歷史,就會發現創新是創新者在前人不斷摸索積累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產物。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