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日管理分別的啟示


美企管理:科學管理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Frederick Taylor在20世紀初開創了一個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的理論學派,以此為起點,西方有了古典管理學的啟蒙和發展。


作為一名工程師,Frederick Taylor對工人在工作中的「磨洋工」問題深有感觸,他認為「磨洋工」的出現在於工人擔心工作做多了,可能會使自己失業,因而他們寧願少生產。究其原因,他認為這是一個管理問題:資本家給工人定的績效目標過高,不顧工人死活,把人視作生產機械;而工會則經常遊行示威,罷工令企業沒辦法生存發展,缺乏競爭力就會導致倒閉,工人也就失業收場。


於是,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一套科學的標準:透過可以把蛋糕做大,大到如何切分蛋糕顯得並不重要,由此希望勞資雙方能夠實現共贏。隨後,Frederick Taylor還在車間進行了著名的「搬運生鐵塊試驗」和「鐵鍬試驗」。前者改進了操作方法,訓練了工人,結果使生鐵塊的搬運量提高3倍;而鐵鍬試驗則將勞動工具精細化。此外,他還對每一套動作的精確時間作了研究,從而得出了一個「一流工人」每天應該完成的工作量。


日企管理:人性化管理

日本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過:企業即人,與其學習管理企業,不如學習如何管人。日本的企業特別注重團隊管理和企業文化,能夠充分發揮員工個體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松下、豐田這些老牌日本企業為代表所推行的重要管理模式——終生僱傭制,這導致日本員工對於自己所在企業的歸屬感、投入感極其強烈。


日式管理是以「理念」為主,強調和諧的人際關係,上下協商的決策制度,員工對組織忠誠與組織對社會負責;透過三大核心: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制和企業工會制,它的管理內涵就一點:人是企業經營的主力。因此在探討企業發展與經營時,應先對人事管理之特質有所瞭解。


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無疑,美式企業的科學管理讓企業一開始就實施制度化管理與流程化運營,但是過於追求制度的剛性,最終只會嚴重影響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到了70年代,像美國福特這樣的萬人企業中開始出現大企業病:隨著組織開始優化,管理層級愈來愈多。結果造成組織內耗愈來愈大,工作效率也愈來愈,甚至令官僚主義開始盛行。


美國在80年代以後開始學習日本,認識到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開始強調組織文化與彈性管理。尤其隨著人力資本理論的發展,在美國開始興起員工持股,股權激勵,也開始理解員工的人力資本價值也是能夠創造經濟紅利的。


到了今天互聯網時代,就是共用制、分享制。現代企業管理的百年發展歷史,從一開始的科學管理,過程中發展到極致出現的問題,再到柔性管理、感性管理,這樣回歸的道路生動體現出一個道理:管理與自然科學不同,它有兩個方面:科學與藝術。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 2024 BizHK創業人誌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