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數據 大時代 這是資料買賣的年代

「海量資料」是當今最流行的用語,也是世界企業最核心的商業戰略管理手段,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Viktor Mayer-Schonberger早前撰寫《Big Data》(大數據)一書,旋即引起世界關注,該書成為亞馬遜網路書店最暢銷書籍之一。他在書中更指出,若要靠大數據風潮成功,首先要抱掉過往慣性思維,他的比喻就像是做手機的公司,以後可能要靠手機產生的資料來賺錢,而不是手機硬體,他更預言,全球即將蘊釀一場商業革命!

在Viktor過往著作《Network Economy》(網路經濟)中,他曾預言,未來全球經濟將由網路驅動,每個人要有競爭力,都得從網路出發找新機。環看今日,他認為下一波網路創新的力量,絕對是大數據。它會徹底改變世界,包括網路產業,以及非高科技的傳統產業等,整個基礎都會被改變。他續指,直到現在,網路做的事情仍只是加值的配角,只是讓經濟與貿易活動加分而已。例如東西放在網上賣,變成電子商務,和傳統零售還是差不多的。可是,大數據會更徹底改變零售以及許多事情。他更預言,在未來五至十年內,世上不可能有一家公司可以逃得掉大數據帶來的革命與改變。 在Viktor過往著作《Network Economy》(網路經濟)中,他曾預言,未來全球經濟將由網路驅動,每個人要有競爭力,都得從網路出發找新機。環看今日,他認為下一波網路創新的力 量,絕對是大數據。它會徹底改變世界,包括網路產業,以及非高科技的傳統產業等,整個基礎都會被改變。他續指,直到現在,網路做的事情仍只是加值的配角, 只是讓經濟與貿易活動加分而已。例如東西放在網上賣,變成電子商務,和傳統零售還是差不多的。可是,大數據會更徹底改變零售以及許多事情。他更預言,在未 來五至十年內,世上不可能有一家公司可以逃得掉大數據帶來的革命與改變。 找到資料意義就有商機 曾經,美國矽谷科技公司某高層稱讚亞洲也有不少高科技人才,但為何至今亞洲尚未出現一間Google或facebook這樣的企業?Viktor認為,現在 領導大數據分析潮流的大多是美國公司,原因是美國企業長年以來就很會蒐集客戶資料,有很好的客戶資料庫管理基礎。反觀亞洲企業缺乏的,正是大數據思維,也 就是真正知道如何思考資料背後的意義,真正重視事實證據,並知道如何從這裡找到商機,找到金礦。

他指出,許多公司以為蒐集資料只是幫他們改善產品,改善行銷宣傳,但其實資料本身就是產品。如果亞洲企業真的希望從大數據領域裡找到新的創業機會,新的商 機,首先要學會確立這個思維:資料就是產品。他又舉例說明,有一間荷蘭手機公司,發現手機因為全球低價競爭,愈來愈難賺錢,但原來該公司在當地建設了很多 傳送手機訊號的基地台。他們發現,基地台的訊號傳輸會因基地台周遭環境的氣候而改變,像是下雨、豔陽高照等變化,成千上萬個基地台全都變成氣象台了。結 果,這家公司開始靠賣氣象預測資訊賺錢,而且沒有多投資一塊錢,因為這些基地台是他們本來就有的。這完全改變他們的獲利模式,以前是賣手機硬體,現在賣氣 象資訊,和以前所在的產業一點關係也沒有。他更寄語,亞洲目前有很多手機公司,但他們不能再想手機怎麼做,反而是要去找工作中有沒有其他有用的數據,可以 拿來賣錢。當然,這中間會牽涉到的是主管要不要換團隊,整個獲利模式都大改,是一場革命!

Big Data與日常生活行為 不要以為大數據只是個概念,彭博新聞整理十大與大數據息息相關的生活行為,讓讀者順便一窺這些矽谷巨頭們為何汲汲營營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隨著這些點點滴滴的資訊累積,大數據的實際應用早已不是遙遠的距離。

傳統郵件 美國郵政為了防止含有蓖麻毒素的信件寄給總統歐巴馬,已經合法將所有紙本郵件數位化建檔,並送往情報資料庫,即便最古老的資訊傳遞方式都逃不出大數據掌心。 汽車駕駛 美國審計總署公布一份報告指出,汽車製造商和導航裝置與應用程式製造商是如何透過裝置收集行車資料。包括汽車剎車、引擎和其他系統被使用過的數據都會被汽車 製造商掌握,它們聲稱是為了提升汽車安全效能,但其中車內定位服務最終仍引起隱私爭議,然而這些公司並沒有提供進一步的安全保護措施,只告知消費者可以自 己控制收集資料的系統,但過去的記錄並沒有辦法被刪除。 員工識別證 員工的email、聊天軟體被監控也就罷了,現在連進出辦公室用的識別證都在監控範圍,一般人行為都有固定模式,一但被發現你在晚上或周末進出辦公室,那就可疑了。美國中央情報局採用間諜軟體公司Palantir 的技術查辦內線交易。 智慧電表 英國公司Navetas可監測家中消耗多少能源。而WPP集團旗下廣告公司Kantar Group也和倫敦軟體公司 Onzo研究收集家戶能源消耗數據的 智慧電表。但是這樣做法等於是打開家戶大門,行銷人可以深入了解人們家中行為,且是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Google對家裡的活動行為也很感興趣,最近 正在規畫所有智慧裝置包括冰箱上置放廣告的方式。 數位醫療記錄 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有時會以各種方式銷售醫院記錄給第三方團體去確認病人姓名。這些資料收集目的可能是好的,譬如健康趨勢分析,疾病散佈監控,但有心人或積極的公司可以鎖定某些個人投放廣告,或是偷取他們的保險資料。 行動地圖 Google去年花了10億美元併購專門為駕駛設計的智慧手機應用程式Waze,這個程式是當使用者看到交通事故,或是看到警車在某路段值勤時按下按鈕,藉由這百萬用路人提供的資訊,讓Waze的提供的建議可以更精準。 網上購物 Amazon,Google,Facebook永遠不會讓你忘記曾經瀏覽過的高價咖啡粉,但也不能讓你自己去買,藉由購買記錄,網上購物公司可以讓廣告投放更有效。 音樂串流服務 每當你在串流音樂服務平台上按讚或是表示不喜歡,都會被用來歸納出某些收聽群的音樂品味。有些音樂服務會建議你你的Facebook朋友都在收聽哪些音樂。像Beats Music就有多種方法幫你發現符合你品味的音樂。 有線電視機頂盒 你以為你在家裡看電視,但機頂盒實際上在收集全家的收視習慣,他知道你要看甚麼,甚麼時候看,且可以預測你想看甚麼,當然廣告主就知道廣告要下在哪。有限電視服務商是大數據的行家,他們透過機上盒已經挖掘了數以萬計的資訊。 運動手環 運動手環這樣受歡迎的裝置,伴隨行動應用程式,可以分析你的活動和習慣,收集的資訊比你身體鍛鍊的資訊還要多。譬如他知道周三是休息日,周一的咖啡因影響你的睡眠等等。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科技巨頭都要競相推出穿戴裝置這樣的小玩意了吧。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