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Graham:創業就是要讓公司成長
創業教父Paul Graham澄清新創公司不等於創業公司(Startup),新創公司最重要的特點在於高速成長,其中「成長速率」也是企業以及投資者重要的指標。創業公司只要將「成長速率」作為核心指標,在方向與抉擇上便會有明確的方向。
創業不等於「創業公司」
我們常聽到「startup(創業公司)」,總認為新創的公司就等於正在創業的公司。但其實,要當一個創業公司,還有一個最根深蒂固的要點,就是「成長」。創業公司擁有和其他公司不同的DNA。舉例來說,Google與理髮廳的不同,Google並不是因為創辦人很幸運或是很努力經營而成功,而是它一開始就不同。
而要當一個快速增長的公司,它需要具備兩個特點:一、公司所提供的產品或是服務,是大多數人所需要的。二、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夠觸及這些客群,並為他們提供服務。例如大多數消費者都需要Google的搜尋引擎,而同時,Google的技術也能夠支援、滿足這些需求。
成長速率就是一切的關鍵
其實,要關注的問題不是怎麼樣的速度會讓一個公司變成創業公司,而是應該將重點聚焦在成功創業公司會擁有怎樣的成長速率。
在創業公司的成長過程中,一般來說會有三階段:
(1). 一開始,創業公司會需要釐清自己在做什麼,這時的成長速率可能趨於緩慢或甚至根本沒有成長。
(2). 接著,公司瞭解多數消費者需要什麼、也明白如何去服務這群人。這時的成長速率將會非常快速。
(3). 最後,創業公司成功變成大公司,速度開始放慢。放慢的原因可能是內部因素或是市場的限制。
對公司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公司的「成長速率」。例如,如果有位創辦人說:「我們每個月會穩定新增100位用戶」,這樣並不是個理想狀態,因為真正重要的不是新用戶有多少數量,而是對於現有用戶而言,新用戶所佔的比例。假如像上述這樣「每個月增加100位用戶」,就代表一個公司的成長速率正在下降。
在Y Combinator當中,理想的增數是每週5%到7%,若能達到10%,代表這間公司表現非常良好。
即便「成長速率」只有小小的差異,以長遠角度來看,都會造成巨大影響。例如,如果有間公司每週的成長速率是1%,換算成一年的成長速率即是170%。若有間公司每週的成長速率是5%,換算成一年的成長速率就是1260%。換作收入來算,如果有間公司每個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成長速率每週保持1%,換算成四年後,公司每月的收入也才7900美元。如果有間公司的成長速率是5%,那麼四年後的每月收入則高達2500萬美元。
成長速率之間的差異雖小,但結果卻會大有不同。而這也是為什麼,「startup(新創)」會跟一般的公司不同、且面對的事情也不同,例如融資、被收購等,但同時,也是為什麼更容易發生失敗的原因。
成長是最強的驅動力
當你專注於成長速率,就可以簡化在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因為,你可以用這個成長目標作為你判斷抉擇的標準,讓你每個抉擇都是正確、符合成長目標的。你要不要花兩天參加最近的某個會議?要不要多僱用一個開發者?是否要專注做行銷?是否要耗費許多時間在大客戶身上?以上問題,如果以「成長速率」作為思考的核心,都能助你快速找到問題的答案。
「成長」驅動了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而成長同時也是創業者們選擇創業的原因,因為成長讓成功的公司具有價值,即便面臨巨大的風險,但其投資的回報率依舊非常高。
如果你想要在某個領域成功,就需要先瞭解背後那個驅動力,也要瞭解,成長從來就是組成創業的一大要素。你要不停地去尋找能夠造成高速成長的想法,這些想法雖然困難,但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目前擔任Andreessen Horowitz創投公司的創辦人和合夥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en)告訴我們創業成功的基本條件是“Product Market Fit ”。而Paul Graham更提了一個指標-「成長速率」來協助檢視新創事業的成長。
創業家在創業的過程面臨的不只有產品與市場,還要處理人事及財務,很容易就迷失方向。Paul Graham提出以「成長速率」作為核心指標,無疑是化繁為簡,讓創業團隊能專注於一個目標。唯有不斷成長,才能驗證Product Market Fit,得到夠多的用戶,使自己在殘酷的市場上活下來。因此-「沒快速成長,別說你在創業。」這句話,每一個創業團隊都該放在心中時時警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