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失敗博物館」 專收錄企業失敗事

大家都曾遭遇失敗,無論是人還是大公司。這家瑞典博物館收藏了60多家知名企業過去開發出的失敗產品,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失敗並從中學習。

有一間在瑞典的“失敗博物館”(Museum of Failure)專門陳列了從1940 年代到近期的70 多件失敗產品,涵蓋了全球60 多家知名公司。籌建這間博物館的是一個厭倦了成功學故事的瑞典心理學教授——Samuel West,他認為“讓人生厭的成功都是類似的,而每個獨特的失敗都有各自的不同。”

Museum of Failure創辦人Samuel West

三年前,作為創新研究的一部分,Samuel 開始蒐集失敗產品,這些產品必須來自他定義的創新公司——能持續發布成功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公司。其間他還專門參觀了位於克羅地亞的失戀博物館,這間博物館專門收藏情侶分手所棄置的禮物,Samuel 由此聯想到失敗產品也許也能建立一間充滿儀式感的博物館。

創新停止 創業就結束

失敗博物館的產品時間跨越接近80 年,但最近10 年間的失敗產品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以穀歌眼鏡為代表的產品揭露了這一特定時代的科技陷阱——為了在第一時間進入並搶占市場,越來越多還只是樣品,甚至沒有任何實用功能的產品問世。

《從0 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和布萊克·馬斯特斯在書中提到「只要公司創新,創業就還沒結束,一旦創新停止,創業就結束了。」正因為「創新」一詞的風靡,有時候會被狹隘理解為推出新產​​品或是新服務,而市場營銷部便是這類“創新”的締造者。

但相比起來,領導層面的決策失誤帶來的可能是更災難性的。在「獨裁」文化中,這種現象會更嚴重。Samuel 指出亞洲國家例如中國、日本等階級、官僚式更強的公司裡,員工習慣對老闆言聽計從,而這是對創新最不利的條件。

為了趕上冷凍食品潮流,高露潔在1920 年推出了牛肉寬麵條;為了盡快變現,以狂野自由著稱的哈雷摩托車公司在1990 年推出了哈雷香水;為了搶占高端咖啡市場,可口可樂在2006 年推出了可樂咖啡。這些產品除了都出自大公司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均以失敗告終。很多人並沒有機會見過這些產品或者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

接受失敗 才會成功

矽谷一向被認為是一個能最大程度接受失敗,且願意討論的地方。他們信守的準則是:「創造一個接受失敗的公司文化,這樣可以犯一些小錯誤,從而避免災難性的大錯。」Samuel 說。

在Samuel 的展品中,有一個極端且複雜的失敗悲劇——柯達。1996 年柯達曾在最有價值的美國企業中排名第四,但柯達始終無法擺脫固步自封的文化。而柯達的破產可能是商業史中最悲劇的事情之一,其背後揭示了成千上萬家企業會面臨的轉型窘境。在克里斯坦森看來,轉型本來就不容易,特別是成熟企業。儘管他們聘用的人才很優秀,但這些人才必須遵循固有的工作流程和商業模式。這些流程在過去獲得成功,是最安全的選擇,但同樣也注定了創新的失敗。

「當顛覆到來時,一個組織的實力反而成為其阻力。」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解答》一書中說。

今年1 月失敗博物館曾以快閃形式出現在由數字營銷公司Mirum 在倫敦舉辦的創新會議上,之後Samuel 便不斷收到來自德國、荷蘭、美國、土耳其、新加坡等地的快閃邀請,他說快閃店的最新日程已經排到了2018 年。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 2024 BizHK創業人誌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