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60億美元市場 商業天氣成熱門行業

在過去,氣象預報大多由政府管轄,但近幾年「商業天氣」相關產業的規模逐漸成長,根據Google發現,消費者會根據天氣進行不同的活動和消費方式。同樣,突發的天氣情況也可能導致短時間內大量銷售物品,而Google更宣稱,他們的技術可以精準預測消費者的季節性需求。目前,在美國已有300多家公司競逐;據華頓商學院估計,天氣產業年度營收約為30至60億美元,也吸引愈來愈Startup投入。

ClimaCell創辦人Shimon Elkabetz

2.2億美金估值的天氣Startup

ClimaCell的創辦人Shimon Elkabetz曾在以色列空軍服役,他與兩位同袍在2015年創辦了自己公司。該公司宣稱他們的服務能精準分辨城市中每條街道天氣的細微差異、資訊每分鐘更新、比競爭對手準確度高出60%。而ClimaCell技術和傳統氣象雷達、衛星最大的差異,在於他們把路人的手機、路邊監視器甚至飛機全都變成移動氣象站!

由於通訊信號傳播的品質會受空氣中的溫度、濕度等條件影響。因此ClimaCell與電信公司合作,偵測手機基地台與用戶手機之間連接的訊號品質,藉此推算出該區域的天氣。同時,也會由路邊監視器的畫面明亮程度判斷雲層厚度;此外,有連網功能的車輛也越來越多,當偵測到駕駛打開雨刷或霧燈,代表當地可能正在下雪或下雨。

事實上,透過上述無所不在的微型氣象站,ClimaCell得以掌握精準的天氣變化,更獲得2.17億美金估值,有望成為天氣初創的獨角獸。

吸引大量企業客戶 航空與共享交通創「商贏」

天氣預報功能對交通運輸最為重要,所以ClimaCell除了贏得估值,更同時贏得公共交通運輸業的支持。其中在航空業方面,芝加哥機場曾因連夜大雪關閉,終於在某天開始放晴。但當地的氣象機構預測風雪將在上午11點之後才會小到可以復航的程度。但根據ClimaCell的預測,下雪在早上8點之後就漸漸會停。身為ClimaCell股東之一的JetBlue得到這個訊息之後,提早進行航班人員和飛機的調度,最後吃下了這三個小時空窗期的所有運量,省下了幾十萬美金。

另外,美國共享汽車平台「Via」就是提早收到ClimaCell的警告,紐約即將下起大雨,將從深夜持續到隔天中午,但每個區域的降雨強度會不一樣。因此,Via提早把雨勢較大的區域發送給所有司機,同時把這些區域的費率提高20%增加誘因,連帶也確保了所有在大雨區的乘客都能有足夠的共乘車輛可以搭乘。

展望未來,ClimaCell也預計將他們的技術推廣到綠能產業,如太陽能、風力等「睇天做人」的發電廠可以知道什麼時段會有發電尖峰,提早調配供需比例。而在消費者端,也希望能推出應用程式,讓消費者出門前知道該穿什麼衣服、要不要帶傘,甚至推出天氣相關的保險服務。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相關的創新應用。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