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提高團隊的「信任半徑」


美國蘭德諮詢公司的分析師法蘭西斯·福山是研究信任問題的著名學者,他提出了「信任半徑」的概念,即一個人願意對周圍人信任的最大範圍。福山的研究發現:在中國和義大利南部,信任往往局限於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因此企業很難做大。而日本、德國和美國的信任半徑比較大,進而有助於大公司的形成和發展,而且這些大公司靠專業管理人員而非家族關係進行管理。


美國工程師泰勒曾於百年前出版《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被定位為管理學形成的里程碑,泰勒管理體系中很著名的措施是標準化、工作流程,借助標準化和規範的工作流程,工人的手藝和經驗被融入工作流程中,被顯性化了,可以為其他人學習和仿效。


其實,很多企業採取的合理化建議活動,也是在無形中把個人的智慧融入事業的發展中。有些管理諮詢師甚至建議讓企業的核心員工帶幾個徒弟,讓核心員工當「博士生導師」,產生榮譽感,既留住核心員工又能把核心員工的獨特知識技能轉移出去。表面上看這是小技巧,仔細分析也是機制在起作用:科學的業務管理機制,鼓勵團隊工作方式;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如:股票期權、利潤分享等,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穩定性;採用流程管理,加強制度建設等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將個人資源轉化為企業資源

有些時候,資源是否被個人佔有也許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會造成裂變並對成長構成威脅。比如:在企業模式不易被複製的情況下,即使資源個人佔有也不會有很大威脅。一般來說,投資少、技術含量低的項目容易被複製,業務的開展主要依靠個人智慧和經驗的情況下,資源容易被個人佔有。


依靠個人智慧和經驗開展業務的例子很多,諮詢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可以算是這方面的典型。諮詢公司要依靠有能力的諮詢師,風險投資公司靠風險投資家的眼光和判斷。那麼,這樣的企業為什麼能做大?細心觀察容易發現:許多諮詢公司經常鼓勵諮詢師寫諮詢報告甚至出版書籍,這樣做會使資源擁有者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將成功的經驗轉化為諮詢工具和方法,因此而規範公司的諮詢工作流程。逐漸地,個人擁有的資源也就被成功轉化成企業的資源。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