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加坡初創女發展昆蟲經濟

講起昆蟲,大家可能只想到食用昆蟲,但新加坡一位農場女主人,卻專門培育昆蟲以提取生物材料,並將這些材料用於製藥和電子產品;當中她們的的基本業務,更是利用黑水虻(蒼蠅類的一種)的幼蟲,來解決新加坡日益嚴重的食物垃圾問題。

Insectta共同創辦人蔡凱寧


害蟲也可解決社區垃圾問題

據了解,2020年新加坡產生的食物垃圾有66.5萬公噸,其中只有19%被回收利用,但即使是垃圾,也可用融入循環經濟的理念,蔡凱寧年輕時就對農業產生了濃厚興趣,大學期間曾於一間城市農場實習,學到的都是有關農業的創新技術,為日後創業鋪路。Insectta瞄準的是食品供應鏈中,從生產系統所產生的垃圾,並將其轉化成為有價值的產品。

Insectta每月從大豆工廠和啤酒廠所收取的食物垃圾多達8公噸,這些豆渣和廢糧便成為黑水虻幼蟲的食物。每公斤的幼蟲一天可以吃掉四公斤的垃圾,每天盤子裡扭動的幼蟲要吃掉數百公斤的食物垃圾。部分幼蟲經過快速乾燥後可以做成動物飼料,而黑水虻的排泄物也能變成農業肥料。Insectta大部分的客戶包括苗圃和園藝師,以及在蝦皮購物(Shopee)和馬來西亞的Lazada 等網路平台上購買產品的個人客戶。


昆蟲產業進軍半導體和醫藥美容產業

事實上,利用昆蟲來處理食物垃圾早已於外國盛行,例如荷蘭Protix、澳洲Goterra,以及英國Better Origin及AgriProtein等公司,都是將富含蛋白質的黑水虻幼蟲出售作為寵物食品或肥料,並將成蟲出售給其他農業客戶。


然而,Insectta鎖定的目標不僅是農產品市場,他們更試圖創建新的昆蟲養殖模式。當中,她們就開發了專利技術,將幼蟲的生長分成不同階段,透過生物精煉,從它們留下的外殼中獲取生物材料,用來產生工業用的殼聚醣(Chitosan)、黑色素和益生菌產品。這些產品可適用於半導體、超級電容器或電池。至於每公斤殼聚醣的價值更超過10萬美元,其最終目標是每天生產500公斤,等於每季目標產值超過45.5億美元。同時,Insectta亦與化妝品集團及口罩品牌合作,拓展至保濕霜中及口罩產品線。她們甚至打算將其高級殼聚醣的用途,擴展到藥物、傷口癒合,以及有機3D打印的用途。

昆蟲經濟商機無限

隨著消費者意識發生了變化,愈來愈多人使用「可持續產品」(Sustainable Products)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昆蟲生物材料市場因為符合環保條件,因此預料將會大幅成長。但Insectta如果想要擴大其黑水虻材料的市場,還需要改變人們對於蒼蠅的傳統印象。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所發布的報告,全球昆蟲蛋白市場從2019年至2025年的年成長率預估為45%,整體黑水虻生物材料的市場價值約70億美元。Insectta的目標是未來幾年用於通訊和電腦等設備的半導體,以及用於動物飼料添加劑的蛋白質和益生菌都可以由黑水虻的幼蟲製成,讓昆蟲不僅能養活世界,還能為世界的前進盡一己之力。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