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認識雞蛋理論


上世紀50年代,有家食品公司發現,他們家的蛋糕粉一直賣不好。研發人員對其配方不停改進,但顧客就是不買帳。美國心理學家歐內斯特發現,蛋糕粉的滯銷,真正原因是,這種預製蛋糕粉的配方太齊全了,家庭主婦們喪失了那種「親手做」的感覺。於是他提出:把蛋糕粉內的蛋黃去掉,這個想法被稱為「雞蛋理論」。雖然為整個烘培過程增加了難度,但這樣做出的蛋糕,才稱的上是「親手做」的,於是蛋糕粉的銷量猛烈增長。


後來,一位叫桑德拉的美國媽媽,根據雞蛋理論,提出了70/30法則。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了70%的成品(比如蛋糕粉)和30%的個人添加物(雞蛋),你就能用最少的勞動,把工業化的「食品」,變成個性化的「美食」。雞蛋理論是源於消費者的行為特徵:你對於一個物品付出的勞動或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該物品的價值。


事實上在生活中也很常看到「雞蛋理論」的例子:像是在家具購買中,人們熱衷於購買IKEA的半成品家具,回家自己組裝。你想想在製作咖哩時,是不是覺得一整包加熱就可以吃的咖哩,遠遠沒有你自己親手切雞肉,洋蔥丁,胡蘿蔔馬鈴薯,最後加入咖哩塊來的好吃呢?


雞蛋理論就是指人的一種行為特徵,對投入的勞動或者情感的物品,就越容易高估他的價值。假如你作為一位設計師,最煩惱的莫過於客戶對於設計反覆修改稿子了,你可以應用雞蛋理論。在與他溝通設計的過程中,讓業主也多參與到設計來,巧妙的引導他「親自設計」你要的細節。這樣她付出了勞力,就會覺得設計出「自己孩子」的感覺,那方案被推翻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和你的老闆溝通也是,把你的方案跟老闆討論,讓他覺得,那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