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rtup在谷底 點算好?


經營總有高低,好多人以為融資就係成功,但更多時候,融資後才是惡夢的開始。事實上,創業低谷期的表現,通常是融資之後高歌猛進,卻沒得到想要的成果;於是,投資人的信心開始減退,公司也陷入了尷尬的局面。這時候怎麼辦?

第一種想法是裁員,減少投入。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儘快實現收支平衡,創業者這時候寧願把營收規模做得非常小,也要保持公司的現金流相對寬裕,或者通過調整,讓花錢的速度慢下來。收支平衡了之後,雖然暫時安全了,但很多創業者其實沒想好下一步怎麼做,他們只是想「先活下來再說」。但其實,如果說安全,很多傳統行業,比如街邊的小餐館、小商鋪,從開業第一天就賺錢,但從創新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公司意義不大。

第二種想法是,因為要做「偉大」的公司,所以會做的「很慢」。有些企業覺得,自己目標很偉大,所以早期走得慢是正常的。但我們要意識到,創業公司想要生存,就要有足夠的加速度,能夠快速增長。也就是說,可以慢,但一定要知道怎樣做才能增長。

第三種想法是,有了瓶頸之後,想憑藉差異化的小眾產品繼續求得生存。這時候,一定要堅決轉型。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差異化的小眾產品是很難活下來的。原因在於,首先,互聯網和傳統模式的區別就在於,互聯網可以直接接觸和服務使用者,這些使用者幾乎是沒有邊界的。因此,用互聯網做服務,使用者越多越好,時長或者頻次越高越好。雖然一家公司可以給用戶創造新的、差異化的價值,但互聯網商業的戰略定位最好是全網用戶。

近年,互聯網的競爭邊界越來越模糊,所有人都希望榨取流量的最後一絲價值。所以,那些流量更高的公司,到了某個階段,一定會向上進攻那些利潤比較高的差異化市場。這些公司通常會採用破壞性的競爭策略,比如降價、補貼等,然後直接把你的收入成本結構徹底破壞掉。這時候,處於被動狀態的小眾公司不得不跟進,從而進入了對方的節奏。

也許有的公司認為自己有差異化的服務,有忠實的使用者,資源控制能力也很強,但在互聯網世界,這些都不如用戶流量和價格戰有效。所以,不要試圖在互聯網上把高端差異化的服務作為業務的起點,那樣會很難、很慢,更沒有護城河;而且,就算在沒有競爭的環境下暫時站穩腳跟,長期來看也很難生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