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耳戴式裝置之潛力與挑戰

耳戴式科技將會是下一場科技革命的重點,它將以「個人智能助理」的身份進入到使用者的耳朵,提供使用者即時的資訊。不少科技大廠呼應這個趨勢也紛紛開始研發,但現階段的耳戴式科技依然有技術上、使用者層面上的難關需要克服。

所謂的耳戴式智能裝置,是指一個戴在耳朵裡的裝置,像是Siri一樣,它能夠聽見你的聲音並在耳中回應你。你可以想像這是一個耳朵中的個人助理,幫你記錄日常對話、傾聽你的生活的困擾、替你查詢忽然想不起來的地名。

Amazon在2014年推出智能型居家裝置Echo的Alexa(Alexa就如同Siri,是智能助理),讓使用者可以隨意在家中跟它對話或提問。然而,這種居家型的智能型裝置,依然敵不過隨身的智能型裝置。根據調查,只有4%的智能型手機使用者有用過Alexa,而有62%的市場仍由其他手機的智能助理所佔有(如Google Now、微軟的Cortana、Apple Siri前兩者都是整合App的資訊作為資訊來源,例如Gmail或Google Calendar等,提供虛擬助理的服務。Siri則是擷取裝置上的使用者行為,並給予使用者建議)。除非Amazon可以將居家型的智能裝置,改成像是電影當中的耳戴式裝置,否則終將面臨市場遭到瓜分的局面。

耳戴式科技的優勢

雖然耳機的體積小、配戴方便,但不同配戴者的耳朵構造也略有不同,比起一般像是運動手環那樣的穿戴式科技,耳戴式的技術門檻更高。即便如此,耳戴式科技依然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緊密性高:

例如上述所提到的,耳戴式科技體積小,配戴方便、隱密性夠高。不像智能型手機那樣,旁人經過就會看到你螢幕的內容,耳戴式科技像是有人在你耳朵講悄悄話一樣,更加隱密。

而在使用者的體驗上,同樣是接受到智能助理的回應,從自己耳朵傳來聲音,會更勝從一支手錶聽見答覆。正如設計公司Argodesigh的創辦人Mark Rolston所說的:「這就像是天使或惡魔坐在我的肩膀上跟我講話,有更深的心理作用,感覺腦中有另外一個人。」

生理數據更準確

在追蹤生理健康數據上,耳戴式科技又比現有的穿戴式科技更為精準。因為耳朵的血液流動方向一致,所以能提供更精準強大的資訊。此外,相較起手腕,耳朵的動作也相對較少,較不容易造成雜訊或是資料誤差。

因應這樣的優勢及趨勢,密西根大學教授Jason Mars也大膽推測「耳戴式科技未來可以像iPhone在商業上那樣成功。在Amazon推出了Echo之後,使用者有很多有趣的點子來跟自己的房子對話。現在推出了耳戴式科技,我們更能隨時享受智能助理的幫助了。」

耳戴式科技的挑戰

雖然耳戴式科技將會是未來趨勢,但在普及之前,依然有一定的門檻需要克服:

資料存取成本高

智能語音服務成本不低,光是Apple的Siri在上線前,就先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斥資10億美金的數據中心。而在未來,如果使用者以及使用頻率都增加,那麼現有的數據中心根本就無法負荷這麼龐大的數據量。Jason Mars也說:「有些需求在技術上一定無法滿足,沒有任何的伺服器可以讓百萬甚至幾十億的使用者同時、且持續地跟智能助理溝通。」

而在改良其中,只要做一點修正或是增加一點使用者,營運智能語音服務的成本就大大提升。若我們期待智能助理能夠「越聰明」,那麼數據處理的成本相對也要大幅提升。

戴在耳朵裡不舒服

硬體上的舒適程度一樣也是一大課題。即便設計出符合大多數人耳朵的產品,但永遠也不可能獲得100%的滿意度,特別是在運動的時候。可預期的滿意度,可能只能在30%到50%之間。

智能助理不夠聰明

因為是智能助理,使用者也很可能對它抱有過高的期待。一般而言,我們不會隨便請一個人分析哪張信用卡的利率最低、或是講一個好笑的笑話。任使用者很有可能對智能助理問出這些問題,因為使用者很難判斷什麼樣的期待才是合理的。但在智能助理無法滿足使用者的期待時,很容易就讓他們失望了。就如同Siri,當Siri短時間內無法正確回答使用者的提問時,多數人就會失望,因而不用這項功能了。

商務應用的潛力

現在,許多公司都在爭取採用Amazon的Alexa技術,不過在不久之後,這些公司可能會開始屬於自己的專屬聲音特色。Mark Rolston也說:「未來,像是達美樂比薩或是Uber這些品牌,會自己投入開發品牌個性化的聲音。我們即將面對的,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會有非常多的聲音品牌出現。」

個性化聲音的案例如,瑞典的麥當勞近期推出了一項活動,讓快樂兒童餐的餐盒可以變成一台虛擬實境的儀器。未來,若可以利用這個餐盒,結合麥當勞叔叔的聊天機器人,與孩子對話。如此,麥當勞這個品牌就提高了與消費者的互動。而麥當勞叔叔也不再是個虛擬人物或是站在店門口的塑膠人形,而是一位朋友。

潛在危害

雖然耳戴式科技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便利性。但若我們看看現階段智能型手機在人際關係間所產生的問題,再想想未來,與使用者關係更親密的耳戴式科技將會如何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此外,安全也是一個考量。現在已經有許多「低頭族」因為使用手機而受傷。但手機至少是個可控制的範圍,至少還能強迫自己不要看。但未來,你可能更難控制耳戴式科技什麼時候要通知、告訴你資訊,會不會造成當下的危險(例如正在過馬路等)。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