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團隊如帶伍打仗 勝利三支箭
- Kevin Chan
- 13分钟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管理團隊,其實就帶隊伍打仗,如要打出漂亮勝仗,靠的不是熱情,不是熬夜,更不是單靠「努力」二字,而是要路徑對、節奏對、幹法對。

對路徑=畫好「作戰路線圖」
帶團隊像打仗,不能上來就沖,要有戰術,要有路線。很多團隊做事,很拼,但結果很差,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路徑錯了。就像爬山,有些人挑最短的直線沖坡路,結果半路體力耗盡,沒上到山頂;有些人繞遠一點,走盤山路,反而安全高效,還能欣賞風景,最後順利到達。
帶隊伍也是這樣。路徑不對,再多努力都白搭。例如,你要開拓新市場,是先砸廣告,還是先找標杆客戶做樣板?你要提升銷售額,是做大促銷,還是培養老客戶複購?你要提高效率,是買新系統,還是調整流程?
這些路徑選項,如果搞錯了——例如客戶基礎還沒打牢就大規模砸錢投廣告,最後可能是「花錢打水漂」;流程不清就換系統,結果成了「舊瓶裝新酒」,問題依舊。所以,管理者的首要職責,是站在制高點,把「作戰路線圖」畫清楚:目標是甚麼?路徑有哪些?哪一條更快?風險和收益如何?資源夠不夠?
路徑選對了,後面的投入、行動、資源才有意義。否則,就是在錯誤的路上拼命狂奔,離目標越來越遠。
節奏對=控制規模與效率平衡
項目推進,既怕慢,又怕快。一上來就燒錢拼規模,不顧基礎是否扎實,最後「大而虛」;死摳細節,甚麼都想做到完美,結果人累、心散、進度廢。
真正的高手,是「踩油門」和「點刹車」配合得恰到好處: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
就像打仗,甚麼時候全軍衝鋒,甚麼時候原地固守,甚麼時候側翼迂回,甚麼時候後撤修整,將軍心裡要有譜。
例如,新產品上市:一上來就想市場全覆蓋,聽著熱鬧,實則危險。因為內部流程還不成熟,產品問題沒暴露,服務機制也沒打磨,貿然擴張只會把問題放大,後續救火成本極高。
正確節奏是:先在小範圍試點,找到關鍵問題,解決後再逐步擴張。
節奏對了,團隊就能步調一致,士氣穩定,戰鬥力持久,最後贏在整體。節奏錯了,例如前面沖太猛,後面沒力氣,或者拖得太久,機會視窗關了,都是死局。
幹法對=團隊精神發用槓桿作用
再好的方向、再妙的方法,最後都得落到「幹」上。因此,你一定要做好執行,把事情做成,這才是合格的管理者。
首先,就是定死底線。做事不能無限試錯,項目也不能變成無底洞。成本、時間、品質必須有硬底線:預算不能超多少,時間節點不能拖多久,品質標準不能低到哪。底線一鬆,項目必爛,團隊必散。
其次,是盯緊杠杆,每個項目,都有「決定成敗的20%」。找出來,死死盯住。資源、精力、人力集中在這20%的任務上,死死卡住,別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浪費時間。這就是在發揮杠杆作用,聰明地執行。
最後,就是持續點火。人是需要成就感的,團隊尤其如此。戰役不能只設「終點」,要有「里程碑「:每過一關,就有慶功、表彰、激勵。不斷「點火」,士氣才不滅,團隊才願意咬牙沖到最後。
太多項目,前期激情澎湃,中期熄火沉悶,最後虎頭蛇尾,原因就是缺乏這些「燃料包」。所以,帶隊伍做事,幹法同樣至關重要,不能光喊口號,要真落地、真推進、真完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