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管理沒有對錯 只在於解決問題

  • 作家相片: Kevin Chan
    Kevin Chan
  • 22分钟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不少人升上管理位後,都會很困惑應該用哪種管理風格才是最好,但其實,管理是有灰色地帶的,除了原則性的問題外,大多數時候不講對錯,只講解決問題。


首先,每個管理者的風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管理者像個謙謙君子,可以贏得團隊的好感。同時也有約伯斯這樣的「暴君」,依然被無數人追隨。風格有差異,但沒有對錯,核心是看有沒有成效,能不能拿到結果。


另一方面,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也是不講對錯的。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老闆給你制定的目標不合理,方向不正確,但很可能是你們的位置不一樣,視角不同,所以世界就不同。這時候,無論它是對是錯,你依舊要執行,要努力將它變成正確的決定。


很多管理者在工作現場習慣於評判對錯,尤其是剛做管理的時候,會習慣性找原因,劃責任。比如,要完成一項工作,要做成一件事,但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不可控的意外。怎麼辦?他會下意識地問:「到底是誰的原因?究竟是誰的責任?」然後找到相關責任人,把人批評一通:「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點事都幹不好?」


有一句話說得好:情緒化的表達,會源源不斷地製造憤怒。你指責他,並不會讓他進行自我反思,還會讓他產生防禦心理,進入到相互指責的狀態。你罵他,其實他也在心裡默默地罵你。你批評他,也會抑制他的開放性,他被情緒糾纏,就會對潛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更別提解決問題了。


所以,作為管理者,在工作的現場,不要去糾結誰對誰錯。糾結對錯,對解決問題無益,反而會火上澆油。


作為管理者,你是團隊的領袖,更是第一責任人。無論誰對誰錯,都要把事情做完,把事情做到最好。管理者的工作,就是不斷地面對新問題,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


因此,糾結對錯沒有意義,而是要基於事實,立即去解決問題。


那麼,管理者要解決甚麼樣的問題呢?第一個,現在的問題。現代理論研究指出,在面對挑戰時,一個人會主動或者非主動(潛意識)地選擇如下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依賴直覺,自動化、快速行動。另外一類是理性、專注、有意識地進行認知類活動。


突發事件出現了,發脾氣,就是第一種方式。但處理複雜的問題時,第二種行事方法更好。火情緊急,要滅火,首先我們要放下對錯,放下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去追究責任,而是回歸理性。想一想,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下一步該如何做?如何進行補救?然後以身作則,帶領團隊去撲火,去解決問題。


第二個,未來的問題。但並不是說解決問題後就結束了。如果到此為止,那麼管理者就會充當救火隊長的角色,一直在救火。有些管理者非常崇拜危機管理,每天都在四處救火,總是在處理一些心驚肉跳的大事。的確,危機管理往往需要快速決策和果斷行動,這種情境下,表現出色的管理者會被老闆,會被團隊當成「英雄」。


但其實,更優秀的反而是那些看上去很平靜的管理者。他們帶的團隊看似沒有發生甚麼大事,平平無奇,每天都很枯燥,實際上是因為危險來到時,都被他提前化解了,且已經將解決辦法變成例行工作。


比起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預防問題的能力,所以管理者不應該沉溺於過去的救火工作方式,而是要有系統性預防思維,去解決未來的問題。

コメント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 2025 BizHK創業人誌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