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生命策劃師眼中的生命讚歌

生命,是一個過程,有始就必有終。不知從那時起,我們每個人都會為生命中每個過程做好策劃:幫未出世子女準備好一切、預備教育基金;為自己做好財富管理,讓退休後過著有尊嚴的生活…但對於身故後的準備呢?在今天,生命策劃已不是甚麼禁忌,甚至根據世衛組織預測,到了2025年,63%的地球人口將活到65歲以上,當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臨終規劃將成為熱門工作領域。生命策劃師(Funeral Planner),一個看似陌生都其實大家都認識的名字,負責為先人做好一切安排,為的就是希望撫平在生親友的哀傷,讓他們可以重新投入生活。

Christina,從事銀行培訓工作30年,兩年前轉投保險行業,去年開始身兼生命策劃師的工作,到底是甚麼原因有這樣的轉變?「我在銀行做了多年培訓工作,感到事業已再難有突破,既然我一直就是教人sell保險,何不自己去做保險?」無疑,掛著MBA及CFP的名銜,她在保險業也有不俗發展,何以又會去發展殯儀事業?「保險是一種保障,在一次處理索償過程中,我就想,身故賠償無錯可以在財政上幫助到家庭,但家人的情感呢?所以我就報讀了一個哀傷輔導課程,漸漸我明白了喪親者的哀傷歷程,所以心想既然保險是協助保障在生者的財富及生活,何不從事多一份真正幫助他們走出喪親陰霾的工作,於是就報讀了殯儀策劃師的課程。」

了卻心願重新出發

一直以來,大家都對殯儀行業充滿問號,為甚麼殯儀策劃師會叫生命策劃師?「其實,我們的工作表面上是幫助先人安排好整個儀式,但真正的意義是讓喪親者得到真正的安心。試想想,一些經歷意外的遇難者,他們很多時都與生前的外觀不一樣,親人最痛就是這種。自己印象最深刻一次,是一個客人的母親因病離去,聽他們說由於先人走前在醫院熬了一排,面貌與生前有很大出入,經過禮儀師的悉心打扮,在靈堂中兒子再看到母親安祥的外表,終於失聲痛哭:『媽媽,你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明白到,其實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並不止是儀式的內容,而是透過整個過程讓喪親者的情緒得以釋放,從釋懷到放下,重拾對生命重新出發的動力。個人認為,協助喪親者放下傷痛,是一個完結;讓他們重新面對生活,是新生。所以,這是一個生命循環的過程,我們就是生命策劃師。」

回說工作範疇方面,Christina指出,生命策劃師主要是接到客人「開單」後,先了解客戶需要,然後就提供一些可行方案。「今日殯儀業的透明度都比昔日高了,以前客戶入長生店是抱著『儘快做得好好睇睇』的心態,但新一代客戶的確會『格價』,所以我們會就客人的財政需求作出費用調整,包括儀式內容、流程、木材質料、骨灰盅款式,甚至等骨灰處理等。事實上,每個客戶的跟進時間不同,根據現行法例,先人安葬於公眾墳場滿六年,必須遷移,我們就會負責協助處理骨殖相關手續。」

要守業 用時間建立人脈

外媒《INSIDER》曾報導,美國的生命策劃師年薪可達66,720美元(約港幣52萬),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本地每個喪禮費用約2萬至5萬元,策劃師利潤約佔20%至25%,但Christina就指出,在香港從事生命策劃師是一條漫長之路,有志入行者必須用長時間建立人脈。「傳統上,要踏足殯儀業並不容易,因為這行業大都是家族經營,儘管今天大家可以透過報讀課程入行,但新人仍多數靠『識人為主』,我同屆有位同學當年畢業不久就遇上有朋友親人去世,讓他成功『開單』;當然如果你一個月做到3至4單,月入兩三萬並不是問題。然而,更大的問題是你要懂得如何在適當場合宣傳自己,你總不成在一些紅事場合派咭片罷!」不過,她寄語有意入行者必須保長遠眼光。「始終人口老化、銀髮商機掘起是一個趨勢,生命策劃根本就是銀髮產業不可或缺的環節,只是這個行業在香港的確是發展初期,所以真的不建議全職去做,但如作為第二輔助事業,用長時間去建立人脈,在倍乘效應累積下,這行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就如她自己所言,目前她的做法是加入商會不斷識人,儘管未必人人有需要幫襯生命策劃業務,但因利成便,除了每逢紅白二事的花圈花牌、更引申到喬遷之喜的大花籃,甚至節日的禮物籃同水果籃全都搵Christina幫手,不要看少這些side business,現時她更要開立多一間公司去接上述生意!也許,就如她自己所言,做了生命策劃師,她更加學懂珍惜當下,凡事抱平常心看待,在無心插柳下,反而成就了她的另一項業務。

Christina坦言,行業目前仍屬開展階段,期望可逐步專業化,例如設發牌制度,規管業界操守及服務質素。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