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James Dyson創新說:不要害怕失敗

提起Dyson這個品牌,大家都會想起他們的無扇葉風扇及雙氣旋無袋式吸塵器,坊間都稱公司創辦人James Dyson為「現代版愛迪生」,他靠著不斷投入研發創造出許多超前時代的設計,甚至在2022年疫情衝擊之下,公司仍能錄得13億英鎊營利。今日就同大家講講他的創新王國,一切都從那架擺放在花園的手推車開始。

Dyson創辦人James Dyson


James Dyson擁有今日的創新力,全因年輕時的挫折,讓他變得不再害怕失敗。1971年,James Dyson在整理家裡花園時,對傳統式手推車(一般的輪子)的低靈活度不滿意,他因此決定自行改良,把輪子的設計改用球狀的輪子取代,增加輪子與泥土的接觸面積,成功的讓手推車操作起來更為方便。於是他決定銷售自己的發明,憑藉一群投資者青睞,他建立了自己的銷售團隊。正他打算到美國市場大展拳腳時,卻發現團隊中人竟偷偷把設計賣給當地另一間公司,即使James Dyson展開訴訟,最後還是不得要領。此後,投資者們對James Dyson愈感不滿,更開始質疑他的能力,於是就把他從公司中趕出去,更慘的是,James Dyson自行研發的改良手推車之專利是登記在公司名下,換言之,他是在一無所有狀況下離開了自己創立的自己。


後來,James Dyson在一次搬家後,當使用吸塵器打掃地毯時,他對吸塵器的吸力感到不滿意。經過拆解後一番研究,他更發現集塵袋是被一層灰塵堵塞,造成吸力減弱。此事遂啟發了他決定自己改良吸塵器,經過逾5,000次的修正,終於創造出世界第一台沒有集塵袋的吸塵器,向日後的家電帝國邁出了重要一步。


允許員工用「失敗」去成就「成功

也許因為年輕時的「失敗」經驗,James Dyson變得更鼓勵工程師盡情去「幻想」與「失敗」,他希望透過「幻想」讓員工創造最有巧思的產品;透過「失敗」將產品的瑕疵一一修正。Meta董事長兼行政總裁Mark Zuckerberg曾講過「年輕人就是比較聰明。」事實上,在選人方面,從Dyson平均工程師年齡僅有26歲也可看出,James Dyson偏好年輕的工程師。他認為年輕的工程師比較敢嘗試新事物,也不害怕失敗,而這正符合他鼓勵員工去「失敗」的理念。


堅持品質行先 研發創新比廣告更重要

除了選才與管理方式外,James Dyson對於產品的定位也有自己的堅持,他們認為,只有透過不停的試驗,才會讓產品成為市場一哥。當中Dyson第二代吸塵器DC02,就是工程師花了兩年時間,修正了約15個版本才推出市場;而掃地機械人更是花了17年時間,嘗試逾千個版本才成功;Dyson的靜音風扇更是在64位工程師耗時3年,試驗640個版本才正式上架。透過不停嘗試與修正的反覆動作,讓Dyson的產品不僅具有獨特性,也有可靠度。正如James Dyson自己所言:「消費者總買比較好的產品」,高質產品才是成功之道。


另一方面,打從公司創立開始,James Dyson就堅持研發創新比廣告更重要。就以1996年為例,Dyson花在研發的金額將近廣告的六倍之多。到了2022年,即便在疫情衝擊之下,James Dyson依然將近三成五的營利(折合約4.63億英鎊)撥歸研發!同時,James Dyson更將上述精神也體現在自己的造車夢,從2015年開始,公司陸續投入近7億美元打造自家電動車,一直到2019年,才認清把家電設計的堅持用在電動車上,會讓製造成本飆高,導致賣到消費者手上必須要超過21萬美元才有獲利空間,於是不得不中止造車計畫。

到了2022年,Dyson發表了其空氣清淨耳機「Dyson Zone」,宣稱能讓同時消除環境中的噪音和空染,從這個讓許多人以為是愚人節玩笑的耳機發表,也稍微看到Dyson突破了過往在產品發表時以技術為核心的風格,在行銷方面有了新鮮的嘗試。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